行测判断推理解题小技巧
行测可能性推理论证模型——实践论证
行测可能性推理的题目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削弱、加强型题目是可能性推理部分的重点。同学们在做削弱、加强型题目时是不是有时也会因题干中复杂的论证而苦恼?题干的论证如何快速整理,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很多题干在形式上比较类似,我们把这些类似的题目归纳为不同的论证模型。今天带大家一起来学习常考论证模型之实践论证。
一、实践论证的识别
我们先看一个例题:
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货车司机经常连续驾驶超过8个小时。因此交警在一些高速公路收费站设置检查站点,检查货车司机的疲劳状态,以减少货车司机疲劳驾驶的情况。
这个例题的题干首先提出了问题就是“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货车司机经常连续驾驶超过8个小时”,然后针对这个问题提出方案:在一些高速公路收费站设置检查站点,检查货车司机的疲劳状态,通过这个方案想达到目的:减少货车司机疲劳驾驶的情况。
这其实就是实践论证的特点:先有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方案来达到目的。
二、如何对实践论证的题干进行加强或削弱?
1.如何进行削弱,我们通过下面两个选项来探讨一下:
A.交警检查只批评不罚款,许多货车司机依然我行我素
B.人体的疲劳状态很难有一个确切的评价和对比指标
这两个选项均起到削弱作用:
A项,“许多货车司机依然我行我素”说明,即使交警检查了司机的疲劳状态,也不能减少司机疲劳驾驶的情况,即采取了这个方案也达不到目的,起到了削弱作用;B项,人体的疲劳状态很难有一个确切的评价和对比指标,那也就意味着很难去检查司机的疲劳状态,即这个方案是不可实现的,起到了削弱作用。
2.那如何对题干进行加强呢?我们继续来看下面两个选项:
C.自从交警设置站点检查后,就很少司机疲劳驾驶了
D.人体的疲劳状态有一个确切的评价和对比指标
这两个选项均起到了加强作用:
C项说明通过设置站点检查确实能够减少司机疲劳驾驶,即采取了这个方案能达到目的,起到了加强作用;D项,人体的疲劳状态有一个确切的评价和对比指标,那也就意味着交警能够检查司机的真实疲劳状态,即这个方案是可实现的,起到了加强作用。
综上,实践论证的常见削弱和加强的方式如下:
削弱方法:1.采取了方案A也达不到目的;2.方案A不可实现。
加强方法:1.采取方案A能达到目的;2.方案A可实现。
接下来通过例题巩固一下:
例题:某大湖是重要的候鸟越冬场所。近年来,该湖出现枯水期提前、枯水期持续时间延长等问题,枯水期水位过低,鱼类减少,影响了越冬的鸟类进食。有专家建议,应该在湖的入江水道处修建水闸,通过控制枯水期水位,增加湖区鱼类的生活空间,保护越冬的候鸟。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将最有力地削弱专家的建议?( )
A.水闸影响了湖泊自然吞吐江河的能力,鱼类资源得不到江河的适时补充,自然繁殖会受到严重影响
B.研究指出,无论丰水期还是枯水期,高水位都会导致候鸟取食困难,有可能使候鸟数量减少
C.枯水期水位下降会给受珍禽价格飙升诱惑的盗猎者大开方便之门
D.水闸阻断了江豚在该湖和江河段的洄游路线,即使在水闸上留出过闸口,由于水流速度快,江豚也很难顺利钻过去
【答案】A【解析】专家的建议中的方案是:在湖的入江水道处修建水闸。目的是:通过控制枯水期水位,增加湖区鱼类的生活空间,保护越冬的候鸟。
A项,水闸会严重影响鱼类的自然繁殖,那也就意味着修建水闸方案达不到目的,削弱了专家的观点,保留;B项,不管什么水期,高水位都会使候鸟数量减少,但题干探讨的是通过修建水闸来防止枯水期水位过低能否保护越冬的候鸟,防止水位过低并不能解决水位过高的问题,所以B项不能削弱,排除;C项说的是枯水期水位下降后的危害,但题干探讨的是修建水闸能否解决这个问题,C项不能削弱,排除;D项,修建水闸会让江豚钻过去,但题干探讨的是修建水闸能否保护越冬的候鸟,D项没说清楚,不能削弱,排除。综上,案选A。
总之,各位同学在遇到“实践论证”,首先找到题干中的方案和目的,然后关注探讨方案可否实现、通过方案目的能否达到的选项,快速做出选择。
最后,政华教育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基础一定要打牢,养成良好做题习惯。
行测朴素逻辑之假设法:你的假设对了吗
在行测考试中,朴素逻辑是一种常见的题型,因其题干信息量较大,不确定信息较多,且没有既定的逻辑规律,真正考察我们逻辑思维的能力,所以是很多学生为之头疼的题型。针对这一类题型,今天就带大家来探讨一下排除法、图表法之外的一种方法——假设法。
所谓假设法,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根据题干信息进行假设验证。
找准时机,会用假设法
一般来说,假设法多用在真假话的题型当中,就是当题目中出现了真假话,但我们又不知道谁真谁假,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假设其中一个信息为真或为假,判断其是否成立,以此解题。如:
例题:某公司举行假面舞会。张先生与张女士头戴不同颜色的面具相遇。“我是一位先生”戴红色面具的那位说。“我是一位女士”戴黄色面具的那位说。说完后,两人都笑了。因为他们两人中至少有一个人在说谎。
据此,可以推断出下列哪项判断为真:( )
A.张先生说真话,他戴红色面具
B.张先生说假话,他戴黄色面具
C.张女士说真话,她戴红色面具
D.张女士说假话,她戴黄色面具
【答案】B【解析】因为题干中说俩人中至少有一人说谎,通过题干不确定谁说真话谁说假话,此时就可以用假设法:先假设戴红色面具的说真,所以戴红色面具的为先生,此时因为张先生与张女士头戴不同颜色的面具相遇,所以戴黄色面具的为女士,为真话,两人均为真话,与题干“两人中至少有一个人在说谎”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即戴红色面具的说假话,为女士,此时戴黄色面具的只能为先生,也为假话。所以选择B。
这就是当题干中出现真假话的情况是,不知谁说真话谁说假话时,可以用假设法去尝试解题。
理清题干,用对假设
关于朴素逻辑的题型,有时题干信息较多,确定信息和不确定信息交错出现,此时,应尽量选择题干信息比较单一且可能性信息比较少地进行假设,从而提高效率,方便做题。如:
例题:有小利、小美、小星、小真、小珑五个孩子在一起玩耍,有的孩子额头上沾了泥巴。显然,每个孩子只能看见别人头上有没有泥巴,而看不见自己头上有没有泥巴。头上沾有泥巴的孩子只说假话,只说假话的孩子头上一定沾有泥巴。同样,头上没泥巴的孩子只说真话,只说真话的孩子头上一定没有泥巴。已知:
小利说:我看见三个人头上没泥巴,一个人头上有泥巴。
小美说:我看见四个人头上都有泥巴。
小星说:我看见四个人头上都没泥巴。
小珑说:我看见一个人头上没泥巴,三个人头上有泥巴。
由此,以下陈述一定为真的是:( )
A.小星头上有泥巴 B.小利和小真头上没泥巴
C.小美头上有泥巴 D.小真和小珑头上有泥巴
【答案】C【解析】比较四人的话,显然小美和小星的话比较单一,较好入手假设。假设小美的话为真,则小美头上没泥巴,其他四人头上都有泥巴,与小珑的话相符,即小珑的话为真,则小珑头上没泥巴,矛盾。故小美的话为假,小美头上有泥巴,C项正确。
利用假设法还可继续进行推理,由小美头上有泥巴可知小星的话为假,则小星头上有泥巴。由于小星与小美头上都有泥巴,所以小利的话为假,小利头上有泥巴。若小珑的话为假,则所有人头上都有泥巴,与小美的话为假矛盾,所以小珑的话为真,小真和小珑头上都没有泥巴。
假设法其实很有趣,你看以上的题目假设来假设去所有的答案都出来了,所以各位同学学会利用好假设法可以帮助大家解决朴素逻辑的难题。要记得多加练习!
行测技巧:关注列举信息,为你的定义判断提提速
在行测考试中,定义判断是属于判断推理中的一种题型。在紧张的考试中面对定义判断较长的题干,考生往往需要花费稍长的时间去阅读题干和分析定义。怎样能更快地抓住定义中的要点?更快地选择出正确的选项呢?在这里,政华教育给大家推荐一个小技巧——关注题干中的列举信息。
在一些定义判断的题干中,除了给出定义具体的解释之外,还列举了一些属于本定义的具体情况,在选项的设置上,有些选项就是针对这些列举信息设置的。当题目问我们下列哪一项是不属于本定义的一项时,我们就可以把选项内容和定义列举信息比对,从而快速排除属于本定义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道例题来感受一下怎样关注列举信息快速做题。
例题:偶然音乐是指音乐家在创作中将偶然性因素引入创造过程或演奏过程的一种音乐形式。具体方法包括:谱写作品时采用随意手法,允许演奏者进行没有任何提示的即兴演奏,甚至以改造乐器或加入场外声响来演奏曲目。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属于偶然音乐的是:( )
A.指挥家在演出前随机决定使用乐器的数量、演出时长以及参演人数。
B.在钢琴琴弦中塞进橡皮和铁钉等物以模拟打击乐的声响来演奏音乐。
C.用掷骰子、丢硬币来确定作品的音高、力度与配器等并创作成曲谱。
D.演奏者保持沉默,此时台上台下偶然出现的掌声、笑声构成了乐曲。
【答案】A【解析】题干提到偶然音乐是指音乐家在创作中将偶然性因素引入创造过程或演奏过程的一种音乐形式,但是偶然性因素包括哪些?题目为了表达更明确为我们列举了偶然音乐的具体方法,有以下三种:1.谱写作品时采用随意手法;2.演奏者进行没有任何提示的即兴演奏;3.以改造乐器或加入场外声响来演奏曲目。题目问我们不属于偶然音乐的是哪一项,下面针对这些方法分析选项。
A项不符合任一种方法,保留。
B项对应第三种偶然音乐的具体方法即改造乐器来演奏曲目,属于偶然音乐,排除。
C项对应第一种偶然音乐的具体方法即谱写作品时采用随意手法,属于偶然音乐,排除。
D项对应第三种偶然音乐的具体方法即加入场外声响来演奏曲目,属于偶然音乐,排除。
故本题选A。
通过这道题相信大家对关注列举信息的做题小技巧应该有了初步了解。希望大家通过练习,可以灵活利用不同的技巧解决不同特点的定义判断题目。
行测可能性推理的“根本原因”
众所周知,可能性推理是行测考试中必考的题型,其中削弱、加强型题目考察得较多。对于这类题目,同学们如果对常见的选项不敏感,在选择时就会浪费时间甚至选错。今天就带着同学们就其中一类特殊的选项进行分析,帮助同学们更高效的选出正确答案。
这类选项的特点是:题干的因果关系整理为A导致B,选项讨论C才是导致B的根本原因。下面通过例题进行讲解说明。
例1:研究人员发现,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中,出现过几次地球转速放缓时期,这种时期每次会持续5年左右,更为关键的是,地球转速放缓的同时伴随着强震增多。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地球转速放缓导致强震多发。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 )
A.在地球转速放缓时期,每年约发生25~30次强震,在其他时期,约为15次
B.在地球转速放缓时期,发生火山喷发的次数与其他时期相比没有明显变化
C.地球转速放缓,会使昼夜长短发生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导致全球强震多发
D.地核的轻微变化,导致地球的转速放缓,也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强震多发
【答案】D【解析】题干发现地球转速放缓的同时伴随着强震增多,据此得出结论:地球转速放缓导致强震多发。
A项说明地球转速放缓时期地震次数确实比其他时期多了,但是依然没有说明二者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不能质疑题干结论,排除。
B项主要说明地球转速放缓与火山喷发的关系,但是题干讨论的是地球转速放缓与强震之间的关系,二者话题不一致,不能质疑题干结论,排除。
C项解释了为什么地球转速放缓会导致强震多发,说明地球转速放缓的确是强震多发的原因,支持了题干结论,排除。
D项指出是地核的轻微变化同时导致地球的转速放缓,同时导致强震多发,也就意味着地球的转速放缓与强震多发没有因果关系,地核的轻微变化才是导致强震多发的根本原因,质疑了题干结论。故本题答案选D。
此题中题干认为A(地球转速放缓)导致了B(强震多发)。
选项D说明C(地核的轻微变化)才是导致B(强震多发)的根本原因。因此能够质疑题干结论。
例2:小区居民代表说:“附近垃圾处理厂引起的污染危害了本小区居民的健康。”垃圾处理厂负责人说:“责任不在本厂。我们的研究表明,贵小区居民健康受损是由变异病菌引起的。”
下列哪一项如果成立,则能最有力削弱垃圾处理厂负责人的论断?( )
A.垃圾处理厂的研究没有涉及该厂排出的有害物质的危害
B.小区居民的生活方式近年来没有什么变化
C.垃圾处理厂负责人所说的变异病菌由来已久
D.垃圾处理厂引起的污染促生了变异病菌
【答案】D【解析】题干中垃圾处理厂负责人的观点为“小区居民的健康受损不是由垃圾处理厂引起的,而是由变异病菌引起的”。
A项说明研究没有涉及该厂排出的有害物质,但是未明确表明小区居民健康受损是否和这种有害物质有关,不能质疑,排除。
B项说明小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变化情况,与题干讨论的居民健康受损原因不是一个话题,无关选项,排除。
C项说明变异病菌很早就有,也就意味着有可能小区居民健康受损之前就有了,说明很可能不是由变异病菌引起的,反而支持了垃圾处理厂负责人的论断,排除。
D项指出垃圾处理厂引起的污染促生了变异细菌,说明小区居民的健康受损归根结底还是由垃圾处理厂引起的,削弱了垃圾处理厂负责人的观点。
故本题答案选D。
此题中题干认为A(变异病菌)导致了B(小区居民健康受损),C(垃圾处理厂)没有导致B(小区居民健康受损)。
选项D说明C(垃圾处理厂)导致了A(变异病菌),也就意味着C(垃圾处理厂)才是导致B(小区居民健康受损)的根本原因。因此能够质疑垃圾处理厂负责人的论断。
希望广大考生认真投入,进行大量题目训练,从而拿下这一类题型。
行测判断推理三段论之前提型题目解题方法
近年来,在行测考试中经常会涉及一些“三段论”的考点,其题型主要分为结论型和前提型,今天就带大家来探索前提型题目的解题方法。
开门见山,三段论中前提型题目如何解?可以尝试“特征法”解题。对于前提型题,题干一般会给出多个前提以及结论,让我们再补充一个前提。想要灵活利用“特征法”选出要补充的前提,我们需要先认识一下三段论的标准形式:
1.所有A是B,所有B是C,因此,所有A是C。
2.所有A是B,所有B不是C,因此,所有A不是C。
3.有些A是B,所有B是C,因此,有些A是C。
4.有些A是B,所有B不是C,因此,有些A不是C。
观察上面的四种标准形式,发现三段论的特征是:
1.每个概念都出现2次(其中A、B、C都各出现2次)。
2.前提中必有“所有”。
3.前提与结论中出现否定词个数的奇偶性一致。
熟悉这三个特征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解决前提型题目,具体来看看例题:
例题:在本届运动会上,所有参加自由泳比赛的运动员都参加了蛙泳比赛。再加入以下哪项陈述,可以推出“有些参加蝶泳比赛的运动员没有参加自由泳比赛”?( )
A.所有参加蝶泳比赛的运动员也参加了蛙泳比赛
B.有些参加蛙泳比赛的运动员参加了蝶泳比赛
C.有些没有参加蛙泳比赛的运动员参加了蝶泳比赛
D.有些没有参加蝶泳比赛的运动员也没有参加蛙泳比赛
【答案】C【解析】已知“所有参加自由泳的运动员都参加了蛙泳比赛”,要得出“有些参加蝶泳比赛的运动员没有参加自由泳比赛”的结论,每个概念各出现2次,需要在“蛙泳”和“蝶泳”之间建立联系,每个选项都为二者建立联系了,再观察题干发现结论中否定词是奇数个,所以前提中否定词个数也是奇数个,排除A和B,无否定词,排除D项,有2个否定词。故答案选C。
想要解决三段论中前提型的题目,三段论的三个特征需要记牢,快速解题我们其实都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