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判断推理答题技巧
行测判断推理初体验:逻辑推理的乐趣
对于我们大部分同学来说,在接触公考之前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有关逻辑推理的知识,这就导致很多同学在刚开始接触行测判断推理的时候并不能自如应对。但事实上逻辑推理的内容并不难,我们对其抵触很多时候都是因为陌生,没有发现其中的乐趣。就以乐趣为切入点,让大家喜欢上逻辑。
一、巧解题目的乐趣
有很多涉及朴素逻辑的题目,其题干给出的条件并不能直接利用或者并不能很好找到切入点,此时同学们可能就会陷入迷茫,不知道该如何解题。但是一旦发现了窍门,就会有“原来如此”的快感。
例题1
乒乓球单打决赛在甲、乙、丙、丁四位选手中进行,赛前,有些人预测比赛的结果,A说:甲第4。B说:乙不是第2,也不是第4。C说:丙的名次在乙的前面。D说:丁将得第1。比赛结果表明,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预测错了。
那么,甲、乙、丙、丁四位选手的名次分别为:( )
A.2、3、4、1
B.1、2、4、3
C.1、3、4、2
D.4、3、1、2
【答案】D【解析】从题目本身来看,条件较多但是涉及真假,并不能直接排出各自的名次。但是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只有A谈到了“谁是第四名”这一条,其余人的预测都可以得出“谁不是第四名”这一条。例如:C说:丙的名次在乙的前面,就可以得出丙肯定不是第四。再结合题干的附加条件:四人中只有一人预测错了。那就可以假设A的话为假,此时B、C、D的话自然为真,就得出了甲、乙、丙、丁都不是第四这个结论,而这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就证明假设不成立,即A的话为真。A的话为真就可以得出甲是第四名这个结论,即D项当选。
二、柳暗花明的喜悦
部分复杂的题目会让我们的思维陷入旋涡,仿佛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破题的关键点,但是一旦自己通过不断地、清晰地思考得出了头绪或者答案,那我们将获得成功的喜悦。
例题2
甲、乙、丙、丁四名青少年拥有手机、电脑、相机三种电子产品的情况如下:
①只有一个同时拥有手机、电脑、相机;
②有三个人拥有手机,有两个人拥有电脑,只有一个人拥有相机;
③每人至少拥有三种电子产品中的一种;
④甲和乙是否拥有电脑的情况相同(要么两人都有,要么两人都没有);
⑤乙和丙是否拥有手机的情况相同;
⑥丙和丁是否拥有手机的情况不同。
拥有相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解析】题干的信息相对较多,而且驳杂,找不到明显的切入点。仔细分析发现条件2谈到的“三人拥有手机”可以结合条件5优先利用。条件5提到乙和丙是否拥有手机的情况相同,但是结合2来看,乙和丙只能同时拥有手机,否则就不满足三人拥有手机这一条了。由此可以进一步结合条件6得出丁是没有手机的。丁没有手机则一定不会是那个同时拥有三种设备的人,即丁不会有相机,此时再根据3可以推出丁只能拥有电脑。结合条件4、2可以知道甲和乙都没有电脑,否则会出现三个人拥有电脑,则甲和乙也不会是同时拥有三种设备的人,即甲和乙也没有相机。答案选择C。
对于逻辑推理,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发现它的乐趣,这样你将由内而外地理解逻辑的本质,更好地学习逻辑的知识体系。
“搭桥法”解决行测可能性推理中“前提型”题目
可能性推理是行测判断推理这一部分中的必考题型,相对来说也是难度比较大的一类题型,突破这类题对提高行测分数有很大帮助。可能性推理中常考的一类题型就是前提型。而这类题很多同学容易做错,为了帮助考生突破这类题目,就来说说前提型题目到底怎么解。
前提型的题目其实是加强型题目的一种,但和一般加强型的题目也是有不同的地方。除了问法不同以外,前提型部分题目的题干也是比较有特点的,一般会出现明显跳跃的两个概念。举例来说,题干的论证是根据论据A是B得到结论A是C,这其中B与C就是存在跳跃关系的两个概念,我们要补充的前提就是需要搭建起跳跃概念B与C之间的联系,这一方法我们形象地称之为“搭桥法”下面我们用这个方法来做一下这道例题。
例题
一位德国科学家做了一项研究,他向一组6个月大的婴儿展示尺寸和颜色相同的图片,其中一部分图片内容是花朵或鱼类,另一部分图片内容是蜘蛛或蛇。结果发现,当看到花朵或鱼类的图片时,婴儿无明显反应,而当看到蜘蛛或蛇的图片时,所有婴儿的瞳孔都明显变大。因此,这位科学家认为,人们对危险动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而非后天学习。
要得到上述结论,需要补充的重要前提是:( )
A.每个人表达恐惧的方式都不尽相同
B.所有婴儿都见到过真实的花朵或鱼类
C.瞳孔扩大是产生压力或恐惧的标志之一
D.多数成年人见到蜘蛛或蛇都会产生恐惧
【答案】C【解析】题干的论据是:婴儿看到蜘蛛或蛇的图片时瞳孔都明显变大;结论是:人们对危险动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存在跳跃的两个概念就是“婴儿看到蜘蛛或蛇后瞳孔变大”与“恐惧”,所以要补充的前提就应该搭建起两个跳跃概念之间的关系。
我们直接观察四个选项,只有C选项搭建起了瞳孔变大和恐惧之间的关系,直接锁定了正确选项。
我们再来分析下其他三个选项,A与结论有一定关系,但是并未涉及到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无法很好支持结论;B项在讨论的是题干实验中婴儿对普通图片的反应,与结论无关;D选项讨论的是成年人对有危险的生物的恐惧感,但是到底对这些危险生物的恐惧是不是与生俱来,D选项并未体现,无法支持结论,确实只能选择C选项。
我们通过这道题就能发现用“搭桥法”做前提型题目,速度是非常快的,可以节省部分时间,来做其他题目,大家再遇到前提型题目就可以用起来啦。
行测真假话问题如何假设能提升做题速度
相信很多同学对于行测朴素逻辑中的真假话问题都不陌生,这一类题目的特点是题干给定几句话,并设定这几句话有真有假,让我们依据条件推理出正确答案。那么这一类题目我们通常是用假设法去解决:先假设其中一句话的真假性,依照假设进行推理,如果推理过程中出现冲突情况,那么就说明最初的假设是错误的;反之,则是正确的。
其实,在朴素逻辑当中,除了掌握各类题型适用什么解题方法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在做题中找到突破口,即找到确定性信息或关联性信息。在真假话问题当中也是一样的,假设法解题如果从确定性信息或关联性信息开始假设相较而言会更快地得出答案。
例题
甲乙丙丁四人的车分别为白色、银色、蓝色和红色。在问到他们各自车的颜色时,甲说:“乙的车不是白色。”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丙说:“丁的车不是蓝色的。”丁说:“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
如果丁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车是白色的,乙的车是银色的
B.乙的车是蓝色的,丙的车是红色的
C.丙的车是白色的,丁的车是蓝色的
D.丁的车是银色的,甲的车是红色的
【答案】C【解析】思路点拨:题干中确定的信息是:丁说实话,因此由丁可知: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且说实话。利用假设法确定甲、乙、丙的真假性,由于乙的话是关联性信息(涉及红色的车),因此假设乙为真,则:乙的车是红色,依据乙的话得到丙的车也是红色,而题干规定甲、乙、丙只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故乙为假。由乙为假可得:乙的车不是红色,依据乙的话得到丙的车也不是红色,则甲的车为红色,甲说的是真话可知乙的车不是白色。又根据丙的话为假可知,丁的车是蓝色,乙的车是银色,丙的车是白色。
因此选C。
在做朴素逻辑时,做题方法和找突破口不是对立的关系,两者结合解题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做题速度,不仅是真假话问题如此,其他也是如此。希望大家能举一反三,能够更快地选出正确答案。
行测备考:双观点之谁的观点才对
在行测可能性推理中各种各样的论证模型困扰着同学们,每种模型都需要同学们了解不同的削弱和加强角度,今天就其中一种论证模型——“双观点”模型,看一看除了常规的去判断选项如何削弱、加强外,题干是否也能给我们些提示?
双观点顾名思义题目中会给我们提出两种观点,问题会让我们针对其中一个观点进行削弱或加强。
对于这样的题目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观察问题要削弱加强的是哪一个观点;2.对于题干中的另一个观点同样不能忽略。
常见“双观点”模型
题干:观点A导致B、反对者观点C导致B
选项:(削弱反对者观点)A导致了C
例题1
有研究者认为,有些人罹患哮喘病是由于情绪问题。焦虑、抑郁和愤怒等消极情绪、可促使机体释放组织胺等物质,从而引发哮喘病。但是,反对者认为,迷走神经兴奋性的提高和交感神经反应的降低才是引发哮喘病的原因,与患者的情绪无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反对者的观点:( )
A.现代医学已经证实,消极情绪也能诱发身体疾病
B.哮喘病发作会造成患者情绪焦虑、抑郁和愤怒等
C.焦虑、抑郁和愤怒等消极情绪是现代人的普遍问题
D.消极情绪会提高患者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并降低交感神经的反应性
【答案】D【解析】题干中反对者认为迷走神经兴奋性的提高和交感神经反应性降低是哮喘病的患病原因。
A项说的是消极情绪会诱发疾病,但题干探讨的是哮喘病诱发的原因,A选项并没有说,所以无法削弱反对者的观点,排除;B项探讨的是哮喘病发病后的结果,但是题干中反对者在讨论哮喘病的发病原因,无关选项排除;C项说明现代人普遍有消极情绪的现象,未提及哮喘病发病原因无关项,排除;
D项说明迷走神经兴奋性的提高和交感神经反应性降低是由消极情绪引起的,那也就意味着引发哮喘病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消极情绪而不是迷走神经兴奋性提高和交感神经反应性降低,从而削弱了反对者的观点,保留。故答案选D。
例题2
有研究人员表面,人类脱发是由于营养不均衡导致的,当人体无法吸收到均衡的营养,毛囊就会萎缩,从而导致脱发。但是,有反对者认为,脱发是毛囊受损导致的,当毛囊受损后,处于“假性死亡”状态,毛囊退化并萎缩,导致毛发停止生长,逐渐枯萎脱落。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反对者观点?( )
A.长期营养不足的人往往头发枯萎,易脱发
B.使用洗发水也会对毛囊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C.毛囊受损是由于营养不均衡导致的
D.毛囊受损使其不能从头皮中吸收营养,从而导致脱发
【答案】C【解析】题干中反对者认为脱发是毛囊受损导致的。
A项说明长期营养不足的人也容易脱发,但是反对者的观点是毛囊受损会导致脱发,那么即使营养不足能够导致脱发也无法说明毛囊受损是否会导致脱发,所以无法削弱反对者观点,排除;B项的是毛囊受损的原因,和反对者探讨的毛囊受损后的结果话题不一致,无关,排除;C项说营养不均衡会导致毛囊受损,那也就意味着即使毛囊受损后会导致脱发,那脱发的根本原因也是在于营养不均衡,所以对于反对者的观点有削弱作用,保留。D项是在解释为什么毛囊受损会导致脱发,对于反对者的观点有支持作用,排除。故答案选C。
通过这两个题目的练习,相信大家已经对于双观点类型的题目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很多情况下,“双观点”题目会让我们削弱反对者观点,其正确答案往往和题目中的另一个观点有联系。希望通过这两个例题能帮助大家深入理解“双观点”模型,为考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