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时政热点阅读
2022-04-13 08:22
来源:政华教育

时政热点阅读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全文如下。

做好古籍工作,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古籍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古籍抢救保护、整理研究和出版利用,促进古籍事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

2.工作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委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体制机制,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古籍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坚持正确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坚持统筹布局,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部署,确保古籍工作协调衔接、一体推进。坚持社会效益优先,提高古籍工作质量,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守正创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服务当代、面向未来,进一步激发古籍事业发展活力。

3.主要目标。古籍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健全,工作水平有效提升,古籍保护传承、开发利用成效显著,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古籍工作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更为凸显、作用更加突出,古籍事业繁荣发展。

二、完善古籍工作体系

4.加强古籍工作领导体制建设。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履行全国古籍工作统筹协调职责,负责制定实施国家古籍工作中长期规划,统筹抢救保护、整理研究、编辑出版以及古籍数字化、古籍普及推广、古籍人才培养等工作,推进古籍重大项目,组织古籍工作督查考评。健全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加强古籍专项工作议事协调,更好发挥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作用。各地要结合实际完善古籍工作体制机制,加强省级古籍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

5.强化古籍工作部门职责。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古籍工作,切实履行古籍工作职责。中央宣传部发挥在全国古籍工作中的牵头作用,发挥国家版本馆在中华古籍版本传承发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国家民委以及相关专业古籍出版单位承担其职责范围内的古籍保护、整理研究、编辑出版等工作,发挥古籍工作主阵地作用。文物、中医药、宗教、法律、农业、林草、水利、社会科学、科学技术、档案、方志、古地图等工作主管部门加强本领域古籍工作。根据地域分布、资源特色、专业优势,加强全国范围内古籍存藏保护、整理研究、编辑出版的优化布局和组织协调。加强省级古籍保护中心、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部门等古籍工作专业机构建设。

6.汇聚古籍行业发展合力。统筹事业和产业两种形态、公益和市场两种资源、国有和民营两种力量、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推动形成古籍行业发展新局面。把握古籍事业发展规律,加强古籍工作各环节衔接配合,促进抢救保护、整理研究、出版利用共同发展。加强有关行业协会、学术团体和智库建设,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古籍事业,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古籍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提升古籍工作质量

7.提高古籍保护水平。持续推进中华版本传世工程和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深入开展古籍普查,加强基础信息采集,完善书目数据,编纂总目提要,摸清国内外中华古籍资源和保存状况。加强古籍存藏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保存条件,做好异地、异质灾备保护,确保古籍资源安全。加大珍贵古籍保护力度,开展国家、省级珍贵古籍和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选工作,对入选的古籍和单位实施动态管理。制定古籍类文物定级标准,国有古籍存藏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完成古籍类文物定级建档工作,加强古籍类文物保护。提升古籍修复能力,加强濒危古籍抢救性修复。加强国家版本馆古籍版本资源建设,做好散落失管古籍的征集保藏。推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文献的抢救保护。强化古籍保护基础性研究,发挥科技保护支撑作用,推动古籍保护关键技术突破和修复设备研发。

8.提升古籍整理研究和编辑出版能力。根据不同类型古籍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整理研究和编辑出版,防止低水平重复。加强传世文献系统性整理出版,推进基础古籍深度整理出版,加快出土文献整理研究成果出版利用。推进古籍文献通代断代集成性整理出版,推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文献整理研究和译介出版。深化古籍整理基础理论研究,总结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古籍整理理论和方法,完善我国古籍整理研究和出版范式,构建古籍整理出版理论研究体系。

9.加强古籍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编制实施国家古籍工作中长期规划,建立健全多层次规划体系,做好古籍分类分级保护和分类分层次整理出版。完善古籍项目立项、成果出版的同行推荐和专家评审制度,加强对古籍工作专项经费和有关文化、科研、出版基金资助古籍项目的统筹协调,健全古籍项目绩效评估制度。加强古籍工作标准体系建设,制定修订相关国家标准,完善古籍保护、修复、整理、出版、数字化等工作规范,健全古籍公共服务、出版物、网络服务等质量检查制度。

四、加快古籍资源转化利用

10.挖掘古籍时代价值。将古籍工作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注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中的古籍保护传承和转化利用。系统整理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的古籍文献,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整理反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古籍文献,挖掘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深度整理研究古代科技典籍,传承科学文化,服务科技创新。梳理挖掘古典医籍精华,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传承中华农耕文明优秀成果,服务乡村振兴。

11.促进古籍有效利用。统筹好古籍文物属性与文献属性的关系,各级各类古籍存藏机构在加强古籍保护的基础上,提升利用效率。完善古籍资源便捷使用机制,鼓励古籍存藏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古籍资源服务,提高古籍资源开放共享水平,激发古籍保护利用工作活力。加强古籍保护和整理出版成果的整合利用,建设中国古籍版本目录知识系统,着力构建古籍知识服务体系。

12.推进古籍数字化。建立健全国家古籍数字化工作指导协调机制,统筹实施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积极对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加强古籍数据流通和协同管理,实现古籍数字化资源汇聚共享。支持古籍数字化重点单位做强做优,加强古籍数字化资源管理和开放共享。统筹古籍数字化版本资源建设与服务,推进古籍专业数据库开发与利用。积极开展古籍文本结构化、知识体系化、利用智能化的研究和实践,加速推动古籍整理利用转型升级。

13.做好古籍普及传播。加大古籍宣传推广力度,多渠道、多媒介、立体化做好古籍大众化传播。持续推进古籍进校园工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提高古籍普及出版质量,做好经典古籍精选精注精译精评。积极倡导古籍阅读,开展经典古籍优秀版本推荐。加强古籍题材音视频节目制作推介,提供优质融媒体服务。支持各级各类古籍存藏机构和整理出版单位开展古籍专题展览展示,鼓励古籍文创产品开发推广。加强古籍工作对外交流合作,充分利用海外文化平台开展古籍对外宣传推广活动,加大展示展销力度,推动古籍图书对外版权输出,做好中华优秀典籍翻译出版工作。

五、强化古籍工作保障

14.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重要意义,将古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部署。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加强统筹指导,整合资源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细化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工作落实。

15.推进古籍学科专业建设。进一步优化我国古籍相关学科专业布局,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完善涵盖古籍保护、整理研究、编辑出版和数字化的古籍相关学科专业体系。深化古籍学科理论构建,编写专业教材,强化实践教学,鼓励在文史哲、中医药等相关学科专业教学中增加古文献相关教学内容,鼓励有条件的院校设立民文古籍与汉文古籍兼修的古文献相关学科专业。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古籍学科与材料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学科融合发展。

16.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古籍存藏保护、整理研究和出版专业机构建设,扩大古籍保护修复人才规模,加强古籍整理研究机构力量,健全少数民族古文字人才传承机制,建设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专业人才学术交流平台,加强古籍专业出版队伍建设。完善用人机制,保障古籍工作相关人员工作待遇。强化古籍人才培训,实施古籍人才培训计划,设立全国古籍人才培训库,建设古籍人才培训基地和古籍整理研学一体的培训平台。健全评价机制,科学评价古籍工作质量,完善古籍工作成果评价办法,加强古籍优秀成果评选推荐工作。职称评定、评奖推优、科研成果认定、效益评估等政策要向古籍工作人员倾斜,对主要承担古籍工作的国有文化企业加大社会效益考核占比,对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古籍重点项目的业务部门可不考核经济效益。

17.完善法治保障。在制定修订文化、教育、科技、卫生、语言文字、出版等领域相关法律法规时,注意体现繁荣发展古籍事业相关内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加强古籍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对古籍工作领域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

18.加强财税政策支持。中央和地方财政结合实际予以重点支持,将古籍工作相关经费纳入年度预算。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完善投入机制,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继续落实好支持古籍事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和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资助、依法设立基金会等形式参与古籍保护传承。

 

十九届中央第九轮巡视完成进驻

  根据党中央关于巡视工作的统一部署,截至4月9日,十九届中央第九轮巡视的15个巡视组完成巡视进驻工作。

  被巡视单位分别召开巡视进驻动员会。会前,各中央巡视组向被巡视党组织主要负责人通报了有关工作安排。会上,各中央巡视组组长作动员讲话,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巡视工作提出要求。

  各中央巡视组组长指出,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开展巡视,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对中央和国家机关把握“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情况的全面检验,是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机关建设,推动中央和国家机关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央巡视组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照党中央有关新部署新要求查找政治偏差,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坚持同题共答、依靠被巡视党组织开展工作,以巡视监督的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各中央巡视组组长强调,巡视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制度安排。要全面贯彻巡视工作方针,认真落实政治巡视要求,聚焦中央和国家机关履行党的领导职能责任,深入了解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情况;坚持严的主基调,深入了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加强作风建设特别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情况;围绕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入了解领导班子建设、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认真贯彻关于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的意见,深入了解中央巡视、审计等监督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充分发挥巡视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被巡视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表示,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接受监督的政治自觉,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同题共答的行动,积极支持配合巡视工作。要以这次接受巡视监督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强化使命担当,忠诚履职尽责,切实把“两个维护”体现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际行动上,体现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上,体现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实际行动上。

  据悉,15个中央巡视组将在被巡视单位工作2个月左右,期间设立专门值班电话和邮政信箱,主要受理反映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下一级党组织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和重要岗位领导干部问题的来信来电来访,重点是关于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方面的举报和反映。中央第九轮巡视受理信访时间截止到2022年5月30日。

 

攥紧中国种子 端稳中国饭碗

  2022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和用种大国,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种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种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没有良种难以实现农业现代化”;“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部署,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世情国情农情的深邃把握,为新发展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种业振兴指明了方向。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是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今后一个时期粮食需求还会持续增加,供求紧平衡将越来越紧,再加上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在粮食安全上要想拥有自主权,必须保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自给率,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加快解决制约种业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屏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种业发展有了很大进步,农业用种安全总体有保障、风险可管控,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种业仍面临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种业发展基础仍不牢固,保障种源自主可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粮食安全这根弦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绷得更紧。

  解决吃饭问题,必须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科学调配优势资源,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品种审定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创新链建设为抓手推动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打好种业翻身仗、推进种业振兴任重道远,要弘扬袁隆平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突破种子创新“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我国由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迈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