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判断推理题答题技巧
行测逻辑判断辨区别: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在行测考试判断推理的逻辑判断题中,会涉及一个小但易混淆的知识点,那就是辨析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别以及由此产生的混淆概念的错误。那么问题来了,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先来看个例句:南方人是温婉含蓄的,我是南方人,所以我是温婉含蓄的。仔细来辨析一下,第一个“南方人”指的是南方人这一整体,“温婉含蓄”是对于南方人整体的印象,并不是每个南方人都温婉含蓄;而第二个“南方人”指的是“我”这一个南方人,未必符合温婉含蓄这一整体印象。所以前后两个“南方人”的概念并不相同。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个体组成的有机整体,属性是整个集合才拥有的,每个个体不一定具有该集合体拥有的属性;非集合概念是反映个体的概念,属性是每个个体都拥有的。
一个小技巧:在概念前加一个量词“每一个”,验证是否符合常理,如果符合常理就是非集合概念;反之,则是集合概念。在上面的例句中如法炮制,我们会发现,不大可能每一个南方人都是温婉含蓄的,所以第一个“南方人”是集合概念。下面用一道题来看看大家能否区分题目中集合、非集合概念。
例题
“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张某是人,因此,张某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以下哪项的逻辑错误与上述推理的错误最为相似?( )
A.人是宇宙间最宝贵的,我是人,因此,我是宇宙间最宝贵的
B.人贵有自知之明,你没有自知之明,因此你不是人
C.干部应起带头作用,我不是干部,所以我不应起带头作用
D.干部应为人民服务,我是干部,所以,我应为人民服务
【答案】A【解析】题干的逻辑结构为:A是B,C是A,因此C是B。那么,咱们来看选项。
A项,A是B,C是A,因此C是B。逻辑结构与题干的一致,保留。
B项,A是B,C非B,因此C非A。逻辑结构与题干的不一致,排除。
C项,A是B,C非A,所以C非B。逻辑结构也不一致,排除。
D项,A是B,C是A,所以C是B。逻辑结构与题干一致,保留。
分析到这里,我们发现A、D两项的逻辑结构似乎与题干都是相同的。那么我们具体来辨析一下概念的区别。题干中“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这里“人”指人这个整体,因为并不是每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无限,所以第一个“人”是集合概念;然而,第二个“人”指的是张某一个人,是非集合概念。所以题干的逻辑推理中犯了混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错误。
A项中的第一个“人”指的是人这个整体,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宇宙间最宝贵的,所以是集合概念;然而第二个“人”指的是“我”一个人,是非集合概念,与题干的逻辑错误一致。
D项中“为人民服务”是每一个干部都需要做到的,那么第一个干部是非集合概念;而第二个“干部”指的是“我”这一个干部,也是非集合概念,前后保持一致,没有逻辑错误,与题干不一致。
故本题答案选A。
通过这道题目,希望同学们有所收获,以后也能用火眼金睛辨析出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这一对易混淆的“双胞胎”。
巧用三段论形式特点快速解决行测“前提型”题目
三段论是行测逻辑—必然性推理部分的知识点,主要涉及直言命题方面的内容。很多同学在遇到此类题目的时候由于没有相关的理论基础所以无从下手,在本篇文章将就三段论-前提型题目做简要介绍。
三段论主要是指由三句直言命题构成推理的命题,例如“所有喜欢唱歌的人都喜欢跳舞,所有喜欢跳舞的人都喜欢跳民族舞,所以,所有喜欢唱歌的人都喜欢跳民族舞。”这段话中就包含三个直言命题,前两个直言命题做前提,后一个直言命题做结论。而前提型题目则针对前面的前提进行考察。比如题干给出一个前提,一个结论,提问“为使上述论证成立,需要补充哪一项作为前提”。
若要快速解出此类题目,可以利用三段论的形式特点
1.每个概念词有且仅出现两次。如上述示例中的“喜欢唱歌”、“喜欢跳舞”、“喜欢跳民族舞”在所有三句话中总共各出现两次。
2.范围词“所有”要么出现三次,要么出现一次;“有些”要么不出现,要么出现两次。如上述示例中“所有”出现了三次。
3.判定词“是”要么出现三次,要么出现一次;“非”要么不出现,要么出现两次。如上述示例中三句话都做肯定判断,则判定词“是”出现了三次。
利用上述三条特点,可以通过排除法迅速解题,下面来看例题:
例题
在本届运动会上,所有参加自由泳比赛的运动员都参加了蛙泳比赛。再加入以下哪项陈述,可以推出“有些参加蝶泳比赛的运动员没有参加自由泳比赛”?( )
A.所有参加蝶泳比赛的运动员也参加了蛙泳比赛
B.有些参加蛙泳比赛的运动员参加了蝶泳比赛
C.有些没有参加蛙泳比赛的运动员参加了蝶泳比赛
D.有些没有参加蝶泳比赛的运动员也没有参加蛙泳比赛
【答案】C【解析】观察题干问法,判断属于前提型的考察,则利用特征1发现,题干中概念“自由泳”共出现两次,“蝶泳”“蛙泳”分别只出现一次,则需补充的前提中应包含“蝶泳”“蛙泳”两个概念,由此无法排除选项;利用特征2发现,题干中范围词“有些”出现一次,则需再补充一个“有些”,排除选项A;利用特征3发现,题干中判定词“非”出现一次,则需在补充一个“非”,只有C项补充了一个“没有”,因此本题答案选C。
考生要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掌握更多解题思路与技巧。
你会识别行测可能性推理的“无关项”吗?
可能性推理是行测判断推理逻辑推理这一部分中的必考题型,其中的削弱加强型题目占比较大,难度也较大,突破这类题型对提高行测分数有很大帮助。而很多考生在做削弱加强题时,选择的过程十分“煎熬”,感觉选项都能起到削弱、加强的作用,殊不知犹豫的这些选项有一部分其实是无关项。为了帮助考生突破这类题目,今天就来探讨一类常见的无关选项。
这类无关选项的特点是:题干讨论A导致B,选项讨论C也导致B。下面通过例题进行讲解说明。
例题
有实验表明,秋葵的提取物——秋葵素,对于治疗动物糖尿病有一定效果,有人据此认为,秋葵切片泡水喝,有助于降低糖尿病人的血糖。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论证?( )
A.接受正规治疗才是糖尿病人控制血糖最为安全有效的途径
B.秋葵素对 II 型糖尿病患者有效,对 I 型糖尿病患者无效
C.只有使用提取、浓缩后的大剂量秋葵素才能降低糖尿病人的血糖
D.秋葵中所含有的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并不比一般蔬菜高
【答案】C【解析】题干通过秋葵的提取物秋葵素,对于治疗动物糖尿病有效果,于是得出一个结论:秋葵切片泡水喝,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 )
A项说明接受正规治疗是控制血糖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并未说明秋葵切片泡水喝是否有助于降低糖尿病人的血糖,无关项,排除。
B项讨论秋葵素对二型糖尿病患者有效,对一型无效,现在并不确定针对哪些糖尿病患者,也就无法确定秋葵切片泡水是否有效,所以不能削弱,排除。
C项说明只有使用提取浓缩后的大剂量秋葵素才能降低血糖,切片泡水远远达不到提取浓缩后的大剂量,也就说明秋葵切片泡水不能降低糖尿病的血糖,起到了削弱的作用,保留。
D项是说秋葵中的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含量不高,但题干是根据秋葵中的秋葵素能降低血糖得出结论,与秋葵中的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无关,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C。
此题中题干认为秋葵切片泡水喝会降低糖尿病人的血糖,也就是A(秋葵切片泡水喝)导致B(糖尿病人血糖降低)。选项A:C(接受正规治疗)也能导致B(糖尿病人血糖降低),C也能导致B,不能说明A能否导致B,因此无法对题干起削弱作用,是无关项。
相信大家通过上述题目,能对选项中这一类迷惑选项有所了解,大家在备考期间要多多练习,真正做到熟练掌握各类题型的技巧。
矛盾法“一找二绕三回”妙解行测真假话问题
大家在做行测试题时,经常会见到一种题型,题干已知几个条件,最后问我们哪句话为真话,哪句话为假话。遇到此类真假话的题目,如果不知道从哪个条件着手,就会浪费时间,甚至做错。那真假话问题到底怎么解?接下来带着各位同学一起了解一下行测判断推理中的真假话问题。
一、何为矛盾关系
对于真假话问题,想要快速解题首先需要知道何为矛盾?矛盾关系就是在同一素材下,两个命题永远是一真一假的关系。
二、真假话问题中矛盾的应用
通过矛盾关系来帮助我们解决真假话的问题,简称“矛盾法”,即“一找二绕三回”。“一找”:找矛盾关系,可以确定矛盾关系中的两个命题永远是一真一假的;“二绕”:绕开矛盾关系,因为矛盾关系中不能确定谁真谁假,所以可以判断其他命题的真假,进而推出确定信息;“三回”:回到矛盾关系,将推出的确定信息代回矛盾关系中,最后判断矛盾关系中谁真谁假。
接下来我们通过几道例题来感受一下矛盾法的妙用。
例题1
在索莱岛上,有四个草屋,每个草屋的门上挂着一块牌子。第一块牌子上写着:“有些草屋中没有食物。”第二块牌子上写着:“该草屋中没有猎枪。”第三块牌子上写着:“所有的草屋中都有食物。”第四块牌子上写着:“该草屋中有草药。”索莱岛上的游客发现,四块牌子中只有一块牌子上写着真话。
由此可以推出:( )
A.四个草屋中都有草药
B.四个草屋中都有食物
C.第三个草屋中有猎枪
D.第四个草屋中没有草药
【答案】D【解析】通读题干,发现题干中有真话有假话,并且提示“只有一块牌子写着真话”,这时我们可以采用“矛盾法”来解题。“一找”:第一块牌子和第三块牌子上的话为矛盾关系,必为一真一假;“二绕”:由四块牌子中只有一块牌子上写着真话可得其余两块牌子上的话均为假,则第二个草屋中有猎枪,第四个草屋中没有草药。故答案选D。
例题2
某次足球比赛前,甲、乙、丙、丁四位运动员猜测他们的上场情况。
甲说:我们四个人都不会上场;
乙说:我们中有人会上场;
丙说:乙和丁至少有一人上场;
丁说:我会上场。
四人中有两人猜测为真两人猜测为假,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A.猜测为真的是乙和丙
B.猜测为真的是甲和丁
C.猜测为真的是甲和丙
D.猜测为真的是乙和丁
【答案】A【解析】本题依然是真假话问题,可利用“矛盾法”来解题。“一找”:甲、乙的猜测存在矛盾,必为一真一假。“二绕”:因为四人中只有两人猜测为真,因此丙、丁的猜测必为一真一假。假设丁的猜测为真,则丙的猜测也为真,与题干条件冲突,因此丁的猜测必为假,丙的猜测为真。由此可知,乙上场了。“三回”:根据乙上场了可知甲的猜测为假,乙的猜测为真。故本题选A。
此类真假话问题为省考的常见题型,类似题目需要多加练习,并通过总结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这样才能保证突破“真假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