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阅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实现新的飞跃的理论根据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深刻理解这一重要判断,根本的还是要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地位、理论贡献来认识,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理论根据。
确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的理论坐标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与党的四个历史时期相对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成果的三大形态,也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三大理论坐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的理论坐标。
党的百年第四个历史时期的理论坐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伟大成就,是和毛泽东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毛泽东思想是这两个历史时期的理论坐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成就,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这个历史时期的理论坐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是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的理论坐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新的飞跃的理论坐标。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坐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期新的飞跃的理论坐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新的飞跃的理论坐标。
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理论坐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历史方位要从主要任务、主要矛盾、发展阶段、重大问题等维度作出界定,还要从引领民族走在时代前列的思想理论作出界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引领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思想理论,是与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结晶,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理论坐标。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坐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地位作用不断提高的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创新成果。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追求,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重大贡献。
形成了围绕新时代重大时代课题展开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革命,是以为人类求解放为理论宗旨,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石,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都是以创立和形成新的理论体系的重大理论成果为支撑和标志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出了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深刻思想内涵、紧密逻辑关系,并且不断丰富完善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体系。
三个重大时代课题是理论体系的出发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回答的三个重大时代课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总课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总课题之中两个最为主要的课题。围绕回答新时代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可以说,三个重大时代课题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十个明确”是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基础上,融合理论创新的新进展和理论研究的新认识,进一步提炼概括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个明确”,成为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理论体系核心内容的主要依据。“十个明确”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总任务、社会主要矛盾、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基本经济制度、强军目标、国际关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等最为重要的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理论体系的主要支柱。
“十个明确”的拓展深化,构成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十个明确”的基础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展开为包含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方面的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指向清晰、层次分明、相互衔接,根植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共同的理论主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展现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品格
一种思想能够在历史上发挥重大的影响和引领作用,不仅由于思想观点的说服力,而且由于理论品格的感召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还要从贯通理论体系之中、呈现思想学说风貌的理论品格之中来理解和把握。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崇高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胸怀天下,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和理想信念。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起点前提,是为了更有条件和能力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必然要求,人类进步和中国人民幸福密切相关,世界大同和民族复兴紧密相连。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的思想底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教条,摒弃墨守成规、思想僵化,具有理论创新的勇气,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理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敢于斗争、掌握历史主动的主体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精神力量,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发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着力解决党面临的不少长期没有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及新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统筹发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国内和国际的系统思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系统观念作为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统筹效率和公平两个尺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统筹活力和秩序两种准则,要求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呈现出活力和秩序有机统一;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必须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读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保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0月27日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收录在《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这篇重要文献总结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经验,客观分析了全面从严治党存在的突出问题,指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任务,规划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路径和方向。
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面对新时代管党治党严峻复杂的新形势,我们必须站在政治和全局高度,正确认识和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要瞄准“把我们党建设好、建设强”这个目标。根据时代条件和历史任务变化确定党的建设目标,是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的一个特点。新时代如何确定党的建设目标,把全面从严治党这篇文章做好,是一个崭新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分析了党和国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问题”,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要进行好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建设强。
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突出问题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易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过去被视为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推动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分析了党内在信念、组织、纪律、作风方面的问题,系统提出了从思想、组织、纪律、干部队伍、作风、反腐败等各方面全方位从严发力的具体思路。在肯定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又高瞻远瞩地指出,“党内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老问题反弹回潮的因素依然存在,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求全党要保持战略定力,把严的要求贯彻落实到管党治党全过程。
要善于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辩证法。全面从严治党是个系统工程,要坚持运用唯物辩证法,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善于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规律,既讲“两点论”,又讲“重点论”,防止极端化、片面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既需要全方位用劲,也需要重点发力。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就是重点发力的抓手。”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为培育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供了重要保障。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和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的严密组织体系和高度组织纪律性,决定了必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以保持战斗力和凝聚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是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是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是纯洁党风的‘净化器’”。从多个层面强调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基础性、根本性地位。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从党的思想建设、纪律建设、组织建设、继承和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一是抓思想教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首先要从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源头抓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步调一致的前提。”强调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就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筑牢理想信念这个“压舱石”。二是抓纪律规矩。严明纪律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保证。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尊崇党章,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坚守党员干部的根本政治原则和行为准则。还要进一步扎紧扎密党规党纪的制度笼子,严格执行和维护纪律,把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三是抓选人用人。选什么人就有什么样的党风,也为党内政治生活树起风向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端正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治本之策”。选人用人导向正确,党内政治生活就会充满正气,广大党员干部就会见贤思齐;选人用人不公,就会人心涣散,败坏党风。只有严守干部标准,抓好选人用人这个导向,才能以用人环境的风清气正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四是抓组织生活。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过好组织生活,就要把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让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的常态。五是抓继承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内政治生活的“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作为领导这一事业的党一定要坚持与时俱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党内政治生活要在继承和坚持党内政治生活优良传统和成功做法的基础上,立足新的实际改革创新,善于以新的经验指导新的实践,使党内政治生活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相适应,不断丰富党内政治生活的内容和形式。
强化党内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
党内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不断完善党内监督体系,目的都是形成科学管用的防错纠错机制,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长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监督,采取了有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我们也看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些地方和部门监督软、监督难和监督不到位的现象比较突出,党内监督确实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监督的优势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针对这些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构建了一整套立体化、全方位的党内监督体系。党内监督是全党的任务,党委(党组)全面监督,负主体责任,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纪委是专责监督,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党员民主监督是基本方式。同时,党内监督还要同国家机关、民主党派、群众、舆论等监督结合起来。完善的监督体系为实现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必须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做起。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突出特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位高权重,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无形中营造一种风气、引导一种方向。领导干部如果带头贯彻执行党规党纪,就能引领和带动整个风气向上向好,形成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相反,领导干部如果在遵守党规党纪上不起带头作用,就会成为破坏政治生态的“第一扇破窗”,进而引发连锁反应,其影响之大,不可估量。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指出了全面从严治党重点发力的方向,强调了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和加强党内监督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重要地位,对于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进一步继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构建完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需要深入研究伟大建党精神与党的精神谱系之间的逻辑关系,科学理解伟大建党精神在党的精神谱系中的地位作用,从而涵养中华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精神之魂,凝聚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之力。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开辟起点与核心脉络
理解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地位与作用,首先要从系统结构出发,将伟大建党精神视为个体要素、将党的精神谱系视为整体系统来进行研究,分析个体与整体在结构、动态、功能层面上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动的规律性,进而把握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党的精神谱系的开辟起点与核心脉络的结构效果。
源自中国共产党建党实践的伟大建党精神具有独特的历史象征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开辟起点。马克思主义将实践视为人的意识的现实物质基础,认为人“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无论是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系列伟大精神,还是由系列伟大精神构建而成的党的精神谱系,根本上都属于意识范畴,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客观事物和实践活动的一种理论抽象。因此,中国共产党人自然成为其实践主体,是形成一切伟大精神所必备的前提条件。进入20世纪后,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下,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为标志,一个全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宣告成立,伟大建党精神也由此孕育而生。精神的历史以实践的历史为基础,伟大建党精神代表着我们党开天辟地的创建,成为之后一切伟大精神的历史开篇。
与此同时,伟大建党精神还构成了党的精神谱系在逻辑上的起点。作为中国共产党系列伟大精神的集合体,党的精神谱系是一个具有自身逻辑性和历史延展性的独立体系,必然有一个逻辑上的开端,即从无到有的生成。以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为观察视域,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我们党的历史起点,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精神谱系的最初开篇。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的诞生,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从无到有的突破。它关系着党的初心和使命,在源头树立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精神气质和政治立场,达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形成过程中历史与逻辑的有机统一。
贯穿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伟大建党精神深刻揭示了我们党的使命宗旨,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核心脉络。作为一种历时性产物,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形成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进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历史进程之中,其丰富和发展始终依附于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实践主题。中国共产党肩负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这个初心使命贯穿了党的百年奋斗史,也贯穿了系列伟大精神的形成史和党的精神谱系的构建史,其主线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果将党的精神谱系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这棵树的根和干,始于开端之处,体现于过程之中,起到了勾连贯通的思想脉络作用,展现出开辟、传承、联系、支撑的结构功能。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思想源泉与精神实质
理解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还要从本质内涵出发,将作为事物表现形式的种种现象剥离开来,深入到中国共产党精神的内在核心,从而理解伟大建党精神与党的精神谱系的实质所在,研究二者在思想精神上的高度统一。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思想源泉,伟大建党精神在传承和弘扬中催生了构成党的精神谱系的系列伟大精神。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系列革命精神、确立党的精神谱系的鲜红底色,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奠定党的精神谱系的深厚基础,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培育改革开放精神、实现党的精神谱系的创新发展,特别是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弘扬伟大奋斗精神、完善党的精神谱系的整体架构,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孕育出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党的精神谱系。这些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派生、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完成不同时代任务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体现,共同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精神实质,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价值宗旨、品格作风的高度凝练。作为一种意识表征而存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其形成和发展始终离不开我们党的社会实践,也就必然传承这个实践主体的思想观念和性格特质,亦即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价值宗旨和品格作风。诞生于不同时代、包涵着不同内容的系列伟大精神,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基础上一脉相承,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依次对应着我们党的理论原理、使命导向、奋斗意志、价值情怀,合起来构成一个相互联系、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反映出我们党的总体精神面貌。其中,理论原理是实践指导,使命导向是目标方向,奋斗意志是内在支撑,价值情怀是持久保障。这四个方面相互支撑,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性格特质的最鲜明写照,贯穿党的精神谱系的形成发展和丰富完善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支撑与发展动力
理解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更要从价值意义出发,在历史与时代的结合中把握伟大建党精神与党的精神谱系之间的价值关系,从中汲取和总结党的精神建设的发展经验,推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传承、弘扬与升华。
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中国共产党精神发展的经验性、规律性概括,有利于在新时代保持党的精神谱系的继续发展、回应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不仅明确回答了党的精神之源和贯穿党的精神谱系的内在实质,而且从精神层面对党的百年奋斗实践进行概括凝练,有利于深化对党的系列伟大精神的研究和传承,总结出中国共产党精神发展的经验和规律,在新时代继续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生生不息和发展创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不仅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从客观需要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伟大时代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在精神文明领域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用精神力量凝聚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克服精神空虚、信仰缺失的现象,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从内在需要看,党的精神建设是党的整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伟大建党精神是对党的精神发展历史及其本质特征的深刻概括,有利于克服长期执政下党员干部中容易出现的“承平日久、精神懈怠的心态”,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实际中不中断、不改向、不虚化、不变质提供了原动力。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凝练了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精神本质,为新时代继承弘扬党的伟大精神、构建完善党的精神谱系指明了前进方向。
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在精神上立住了、站稳了,这个国家和民族才能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激流中屹立不倒、永续发展。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深入研究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利于进一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进一步传承和完善党的精神谱系,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