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阅读
让污染环境者受到惩罚
热点背景
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各地考察时都曾强调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性。在北京,他强调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我们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在陕西,他嘱咐要“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在青海,他指出“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国之大者”,而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更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模拟试题
近日,生态环境部联合最高法、最高检和科技部、公安部等11个相关部门印发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要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要坚持依法推进、鼓励创新,环境有价、损害担责,信息共享、公众监督的原则,对于违反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要依法追究损害赔偿责任。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分析《规定》出台的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然而,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违法违规项目仍然存在,产业仍未完全转型升级,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仍然凸显,生态环境的破坏仍是以“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形式存在。因此,完善相关制度,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也是势在必行。
2.分析《规定》出台的意义。
(1)为维护群众环境权益提供了制度保障。《规定》的出台填补了我国在生态环境问题方面法律的空白,《规定》中提到的“依法推进、鼓励创新”的原则,无疑明确了生态环境破坏的违法成本,也让执法人员能够真正做到依法执法,严格执法,进而保证群众的根本利益。
(2)为保护生态环境敲响了警钟。《规定》的出台是由多个部门联合印发,生态环境部牵头指导,最高法、最高检和公安部共同参与,体现了国家治理生态环境的决心,用法律约束不法行为,也彰显了国家的坚定意志,让人们能对生态环境心存敬畏,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的相关要求。
(3)为美丽中国的建设提供动力。在社会主义新时代,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需要我们提高生产效率,提倡绿色生产,减少对污染能源的消耗,而《规定》中“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原则为企业生产活动提供了参考,也能进一步号召生产主体明确社会责任,优化生产流程,进一步助力美丽中国的建设。
3.优化落实。
(1)完善规定细则。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补偿的范围,确定工作程序,对于构成违法的环境破坏行为,要进一步完善监管、调查、赔偿、处罚等相关机制,确保《规定》能够有效落实。
(2)畅通反馈渠道。畅通信访投诉、群众举报、媒体曝光等相关反馈渠道,鼓励公众提供案件线索,发挥监督作用,真正做到信息共享、公众监督。
线上健身助力全民健康
热点背景
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和互联网平台共同开展“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与此同时,众多明星博主、国家队运动员通过视频形式,引导人们参与健身运动,掀起一轮线上健身热潮。居家锻炼、线上参赛,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健身选择,也为全民健身注入了新活力。
模拟试题
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和互联网平台共同开展“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引导人们参与健身运动,掀起一轮线上健身热潮。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一、概述现象,给予评价
健身这个词对于我们并不陌生,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健身的重要性。而随着疫情的反复,线下的健身往往有着诸多阻碍,因此线上健身凭借其独有的优势席卷网络。而政府部门、明星、运动员的号召动员更是掀起了一场全民线上健身的热潮,这对于参与的市民朋友们必然有着诸多好处。
二、分析积极意义
(一)增强民众体魄。疫情当前,民众有大量的时间都在家中,往往疏于身体的锻炼,身材日渐肥硕,体质却愈发下降,增加了高血糖、高血压等“富贵病”的风险,即便想要出门走走,往往也因为疫情防控而再三犹豫,而线上健身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打开直播间往往就能立刻参与到锻炼中来,有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
(二)排解精神空虚。在居家隔离中,大家往往都是用手机、电脑进行网上冲浪,这实际上加剧了精神上的空虚。而线上健身通过直播间中的明星和运动员交互性极强的身体锻炼能够缓解内心的空虚,真正找到健身的快乐。
(三)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在过去,人们因为工作、生活上的压力往往忽略身体上的锻炼,“下了班后只想床上躺”这是很多年轻人的真实写照,而通过这次的全民健身热潮能够真正唤起社会上缺乏锻炼人群加强身体锻炼的意识,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三、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
但也要看到,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处于起步阶段的线上健身同样如此。线上运动的服务质量如何保障?居家健身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这些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去思考,才能让线上健身走得更稳更远。
四、提出解决对策
(一)健身参与者提高风险意识。运动讲究的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在进行身体锻炼时一定要合理评估自身体能、运动强度,以安全为前提去感受运动的魅力,甚至鼓励健身参与者尽可能与朋友或家人共同参与线上健身,避免出现运动事故。
(二)平台和内容生产者加强对健身课程内容的科学把关。在组织或直播线上健身时平台一定要做好直播内容的审核工作,避免一些无资质的健身者带领市民进行一些可能具有风险的健身活动,同时对于直播的过程应当尽可能予以体能方面的提示,建议参与健身者量力而行。
(三)政府和媒体部门大力推广健身科学知识、普及运动风险。通过自身的官微、官媒发布一些健身科学小贴士等文章让大家掌握一些基本的健身科学知识,同时针对可能存在的运动风险进行广泛性的告知,让我们的市民朋友们科学健康地参与线上健身。
乡村振兴,当厚植为民情怀
热点背景
2022年4月28日,山西省委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责任。
模拟试题
山西省委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厚植为民情怀,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整体认识。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天下为己任,把“人民”二字铭刻在心,以信仰为旗,以真理为路,以千千万万人的解放、发展和幸福为追求,才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22年,面对乡村振兴新局势、新征程,党员干部必须厚植为民情怀。
2.围绕为民情怀谈重要性。
为民情怀的具体表现应当是“敬天”、“惜地”、“爱农”。
(1)“敬天”即尊重自然,重视生态。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而走进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关键就在于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2)“惜地”即珍惜土地,保护粮食。
一亩良田,农民的命根子;乡土文化,国人的一丝愁绪。“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农田承载的土地资源,不仅背负着农民的冷暖安危,更是实实在在关系着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另一方面,乡村还积淀传统的文化基因,乡村的记忆沉淀在一代代国人的血液里。在纸质出版的时代,费孝通的《江村经济》,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梁鸿的《出梁庄记》书写和传播了中国的乡村。
(3)“爱农”即心怀农民,扎根农村。
俗话说,脚上无泥,手上无力,心里更没底。热爱基层、扎实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体基层“三农”工作者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只有党员干部心怀农民、重视农业,切身实地扎根农村,干事创业才有奔头,全心全意投身农业建设,毫不动摇地坚持兴农富农要求,成为乡村振兴的推进者和引领者。
3.结合实际,谈践行。
(1)党员干部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活上,培养广大村民生态道德和行为习惯,巩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创造生态宜居的新农村。在生产上,深入了解当地气候、水土,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注重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2)党员干部要严抓粮食生产问题。推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法》,整理农村土地承包档案,严抓严打扣缴承包方土地流转收益的行为,宣传推广各项粮食价格保障制度,强化生产水利配套,提升农民种地积极性。
(3)党员干部要培育尊农爱民情怀。在情感上,要胸怀“放在心上、当成亲人”的百姓情感,把一心为民浸入内心、融入血脉、铸入灵魂”。在能力上,坚持又博又专又精,着力干部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努力使基层干部成为懂政策懂技术的“行家”、懂市场懂营销的“大拿”、懂创新懂风险的“尖子”,真正爱民情怀践行在实处。
实施重点物种保护工程优化生态保护格局
热点背景
2022年5月22日是第29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广东着力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实施重点物种保护工程,加快创建南岭国家公园。近年来,广东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目前已建立1361个自然保护地,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框架初步建立。
模拟试题
近年来,广东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重点物种保护工程,优化生态保护格局,已取得显著成效。请谈谈你的想法。
参考答案
1.表明观点。
维护生物多样性是当前生态环境工作的重点。我们要为广东实施重点物种保护工作的做法点赞,同时还要多措并举,形成政策合力,助推环境工作进入新阶段。
2.积极意义。
(1)抢救性保护重点濒危物种。通过保护工程和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为保护重点濒危物种提供政策支持,给予人力和物质帮助,避免濒危物种消亡,造成无法挽回的环境损失。
(2)为其他地方做良好表率。作为最具有创新意识的省份之一,广东省的做法会为其他各省市开展生物多样性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引导其他各地结合实际开展具体工作。
(3)促进全社会环境保护氛围的形成。借助政策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会更深入人心,推动全民环保意识的提升。
3.落实建议。
(1)严厉打击砍伐捕杀野生动植物罪行。招募野生动物保护地巡山员、护林员,每日定期巡查,重点关注砍伐野生植物,偷猎野生动物行为,联合森林公安开展专项行动,从严处罚,形成震慑效应。
(2)加快修订野生动植物保护名录。组织专家学者实地调研,摸清重点物种实际存有情况,动态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名录,提高或降低相应物种的保护级别。
(3)开展系列野生动植物保护行动。对濒危等级较高的物种开展专项保护行动,加大濒危物种的就地、迁地保护,组织开展人工繁育、野化训练、回归等工作。
(4)创新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形式。按照“广泛性+针对性”的原则,借助短视频、纪录片、微电影、公益广告等方式向社会大众介绍广东物种保护的成果,同时积极组织大中小学、老党员等群体实地参观走访自然保护地,推出精品旅游路线,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寓教于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将环保观念深植于心。
森林固碳魅力中国
热点背景
碳减排和碳增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两个决定因素。其中,碳增汇即固碳,其核心是生态保护、建设和管理。由于植被自然生长和生态建设等因素,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发挥并将在未来继续发挥着重要的碳增汇作用。
森林固碳主体作用明显。近年来,多地多部门大力加强林业生态建设,选育固碳优良品种,做好防火防病虫害工作,让森林“碳库”更优质、更稳定。
模拟试题
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多地通过加强森林经营,比如优化林业结构、选育固碳优良品种、森林树木管护等,提升森林固碳能力。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1.加强森林经营,提升森林固碳能力的目的。
碳减排和碳增汇是影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否能实现的两个重要因素。而森林经营就是对现有森林进行科学培育的过程。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储库,对碳增汇,也就是固碳、吸收碳等,有着显著作用。所以提高森林固碳能力能有效降低大气碳含量,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2.加强森林经营,提升森林固碳能力的意义。
(1)加强森林经营,解决森林现存问题。当下森林经营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到处是石头坡、土层浅薄、植被稀疏、过度采伐、森林结构单一等。
(2)有效提升固碳能力。数据显示森林对固碳有着显著效果,也是生态系统最大的固碳主体。通过有效的培育优良树种、优化林间结构等,能大幅提升森林的固碳、储碳能力。
3.加强森林经营,提升森林固碳能力的措施。
(1)加强顶层规划布局。以“双碳”目标为导向,针对森林培育、管理、采伐等构建从国家指导、监督到地方执行落实的整体规划,设置负面清单,规避问题。
(2)加强政策引导。完善相关政策,激励社会资本加入,拓展资金渠道,以及完善生态保护赔偿机制等,用于吸引各地、各层次、各领域的力量参与到林业建设的重大项目。同时,加强法律制度导向,及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将森林固碳能力纳入基本理念和原则。
(3)强化科学指引。依托科研院所加强优良品种的培育、优化森林内部的布局等,提升单位面积树木的固碳能力。
(4)加强森林管控。通过科学技术的检测和人工巡视等加强日常森林的保护,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碳排放,避免森林碳库的碳释放。
数字技术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热点背景
2022年1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引领作用,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模拟试题
今年年初,在我国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用数字技术助推乡村经济发展。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1.表达对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看法。
当下,数字技术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尤其是在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数字经济触角不断延伸,改善了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等方面问题,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2.分析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经济发展的意义。
(1)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助力乡村经济发展。一方面,进行农业生产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可以对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实现全方位的监控和优化,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拓宽销售渠道。另一方面,数字能够加速城乡之间的人才资本技术信息流通,推动产业链条的延伸。
(2)减少城乡信息差距助乡村社会发展。数字乡村的发展将缩⼩城乡间的信息差距,为城乡信息互通、共建、共享也创造了条件。有助于在数字时代推动城乡之间资源、机会均等化,对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影响深远,能够实实在在地让村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
(3)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助力现代化建设。其一,通过“互联网+党建”新模式,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增强基层党组织领导乡村振兴工作的能力。其二,数字乡村建设也为基层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提供了新路径,提升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
3.分析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经济发展的不足。
(1)农民数字技术掌握不够。一方面,当前农业生产的主要从业者,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掌握电商直播、智慧农业等新技能。另一方面,数字赋能助推乡村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仍有巨大缺口,缺乏数字化专业人才。
(2)农村数字政策供给不足。数字乡村建设还处于自上而下的各地试点探索阶段,法律制度保障不健全,财政投入力度还不够,人员配备不充足,各部门的协调机制有待建立。亟待形成整体的、具有分类指导作用的顶层设计。
4.如何有效地推进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经济发展。
(1)积极开展农民培训。培训农民新技术、新手段、新理念,让农民有利用数字技术发展经济的想法和方法。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普及数字技术应用,向农民群众普及手机应用、网上办事、电商物流、直播带货等知识,不断提升数字素养,才能让广大农民更好享受数字时代的发展红利。
(2)推动专业人才下乡。各地应根据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积极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经济发展。例如,加强相关政府组织与农业类院校、企业、机构等的对应。通过住房补贴、子女入学、晋升机制等方面实现“长久留才”,不断壮大乡村的数字化专业人才队伍,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输入新理念、新思维、新方略。
(3)加大政策出台力度。地方政府出台更大力度的扶持政策,去推动数字技术的研发创新和应用推广。例如加大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财政投入力度,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引导资本投入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同时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调机制、优化人员保障,形成合力,共同建设数字乡村。
戏曲+直播,梨园又一春
热点背景
2022年某平台发布的戏曲直播数据报告显示,戏曲正通过直播展现出新活力:已有231种戏曲种类开通直播,过去一年,它们所进行的戏曲直播超过80万场,累计看播人次超25亿。每一场戏曲直播都相当于一场中型演出。同样,在另一个更早尝试戏曲类直播的网络平台所发布的2020年统计数字中,京剧是作者数和观众数最多的非遗戏剧短视频类型。平台用户最爱的非遗戏剧类型还有秦腔、越调、黄梅戏、豫剧、乱弹、二人台、川剧、越剧、晋剧等。在直播间里,我们既能看到年逾九旬的豫剧表演艺术家王善朴把经典选段玩得风生水起,又能看到不少90后青年戏曲演员展示扎实的专业功底。观众只需要拿起手机,就可以欣赏到京剧、豫剧、昆曲、秦腔等数种戏曲。传统戏曲,正在直播间活起来。
模拟试题
戏曲作为一直流淌在中国人精神血脉中的艺术,时代更迭,潮流变迁,但传承绵延不绝。古老的戏腔跨越千年,如今在互联网直播技术的帮助下突破空间的界限,迎来“梨园又一春”。对于传统戏曲在直播间活了起来,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一、表态
2020之后,传统戏曲行业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冲击下举步维艰,若能乘上科技之风在直播间活跃发展,不失为创新之举,但是也要警惕戏曲在直播中展现的过度流俗化降格以求。
二、分析传统戏曲借助直播活起来的积极意义
(一)创新传承戏曲方式。以往传统戏曲都是在舞台上表演而且大部分喜爱的观众都是中老年群体,当戏曲搭载直播方式就可以快速在青年群体中传播开来,让青年群体感受到传统戏曲的魅力,同时也让传统戏曲走出舞台,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二)净化网络直播生态。随着传统戏曲越来越多出现在直播间,与曾经拼颜值、秀下限的“美女直播”不同,演绎传统文化的戏曲直播传播了传统文化,也改善着网络直播生态。对观众来说,戏曲里那些千回百转的唱腔、缠绵悱恻的情愫、朴实直白的道理,与记忆里关于故乡的美好回忆相契合,也与对于真、善、美的朴素信仰相印证。
(三)传播中国戏曲文化。戏曲演员通过直播邀请老艺术家和优秀青年演员参与,与网络达人连麦,唱戏、表演、打擂台、科普戏曲知识,同时讲述戏曲背后的历史故事、分享从艺经历等等,这些都让国人进一步了解中国戏曲文化。
三、分析传统戏曲在直播活跃带来的问题
“戏曲+直播”不同于以往单向的舞台传播,要顺应新媒体平台的传播规律即娱乐性,也就意味着要将戏曲主动适应新的演出场景,直播之中与年轻观众“短兵相接”、全方位互动,那么就要改变过去那种我演啥你看啥的思想,变成你看啥我演啥,才会有流量和人气。但是难免会出现吸引心态急切,过度流俗化降格以求,从而忽视了戏曲本身的艺术。
四、对如何利用传承戏曲文化提出建议
(一)守正。保留线下剧场整台的演出,包括灯光、音响、舞美、主角、配角、道具等等。同时传承传统戏曲的艺术精髓,保持我国戏曲的艺术特色。
(二)创新。在保持戏曲特色的基础上,创新传统戏曲的表演内容与艺术形式。一方面在表演内容上要顺应现代人的社会心理,另一方面在艺术形式上可以和现代流行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网络游戏等艺术娱乐形式相结合,探索普及与弘扬戏曲的新途径。
博物馆的科技力量——云端文化盛宴
热点背景
2022年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经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全国各省市地区的博物馆纷纷开启新思考,探索新模式,呈现新面貌,借助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创新形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传播方式,举办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陈列展览、公众互动和文化遗产推介活动。如中国农业博物馆的“漫步农博”短视频;中国地质博物馆将矿石展厅搬上云端;北京汽车博物馆推出云看“车驰电掣——信息科技先驱手迹展”等多项直播。
模拟试题
5月18日在国家文物局统一部署下,各地围绕“博物馆的力量”这一主题开展线下线上丰富多彩的活动。带领观众深度领略科技人文的魅力。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一、概括现象,给予评价
各地围绕“博物馆的力量”主题开展线上的活动,能够向大众传达“博物馆有能力改变我们周围的世界”的价值观念,是我国注重文化宣传和文化力量引导的体现,值得鼓励推广,在未来也应思考如何更好地去发挥馆藏资源的价值。
二、阐述背景
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为了更好地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求,各省市地区积极响应国家文物局政策部署,开展了特色鲜明的系列主题活动。同时受疫情影响,很多地方暂时无法线下实地游览,各地便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新模式,开拓创新融入云端展示。
三、分析意义
(一)体现政府对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视。有助于优秀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此次国际博物馆日的系列活动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展览内容,内容上展览题材非常丰富,除了兼顾历史、文化、艺术大类博物馆,还有革命纪念以及自然类等不同题材和类型小众博物馆,如,北京汽车博物馆、甘肃“疫去春归”流动展览等,形式上基本陈列、临时展览、专题展览,线上线下均有涉及。
(二)博物馆+科技可让文物“活”起来。各地博物馆用技术让文物开口说话,借助VR技术让游客穿越回某个历史时刻感受农业发展,亦或是“与风共舞——汽车风洞试验互动体验”让人们亲身参与感受,数字化技术在文化保护传承中极具优势,能使古老文物资源创新呈现、“生动”起来。
四、结合实际,提出建议
(一)做到持续发力。博物馆力量的背后是优秀文化的力量,对于文化的宣传和弘扬万不可仅停留在“国际博物馆日”,而应该发展为常态化文化宣传工作。持续发力探索适合推广博物馆文化的方式,例如免费开放体验日、创立联名等文创周边产品、融合夜间经济良性发展等。
(二)注重持续创新。想要保持博物馆“云展览”的热度,便不能盲目跟风,止步于“云”的形式。在未来各地政府文旅部门要更注重文化产品在细分化和创新性方面的发展。积极深入群众做充分的市场调研,不断适应用户多元化需求,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开拓相关产业链,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文化魅力在“云”端绚丽绽放。
青年人,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
热点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他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亲切关怀、殷切希望和谆谆嘱托,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政治要求、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接好历史的接力棒,奋力跑出最好成绩。
模拟试题
5月10日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表明观点。
青春须早为,吾辈当自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系统回顾了中国共青团的百年光辉征程,对当代青年寄予了深厚的希望。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期望和谆谆嘱托,立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牢记初心使命,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为加快建设强国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2.分析青年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
(1)指明人生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意蕴深长,为青年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青年是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最少保守思想的群体,蕴含着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无穷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青年人只有怀揣坚定的信念,才能明确目标,担当起时代的使命,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进而激发自身活力,创造价值,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2)助力国家发展。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形势环境变化之快、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人想担责、能担责就能够在我们国家面临困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3.针对广大青年如何践行提出建议。
(1)树立坚定信念。打牢思想防线,青年人要站稳政治立场,提高党性修养,贯彻学习“两学一做”、践行“三严三实”提高党性修养,树立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牢记使命与宗旨,脚踏实地、胸怀远大,坚定爱国为民的理想信念,在新时代中绽放出最绚丽的青春之花。
(2)坚持主动学习。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始终保持虚怀若谷、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既要向书本学又要向实践学,既要向传统学又要向现代学,立足岗位、苦练本领、创先争优,打造又博又专、推陈出新的知识结构,努力成为行业骨干、青年先锋。
(3)敢于勇往直前。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苦干兴业。要有干劲、拼劲、韧劲,践行“实”字当头,“干”字为先的精神。能够沉下身子,经常深入到基层一线,深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心贴心的交流,真正了解人民群众的诉求,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做是自己工作的动力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