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2022公共基础知识之科技常识:中国月球探测——嫦娥工程
2022-07-28 02:42
来源:政华公考

2022公共基础知识之科技常识:中国月球探测——嫦娥工程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月亮的幻想和求真从未止步,古有嫦娥奔月的传说,也有诸多诗词对月亮进行描述,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由于科技知识实践水平的限制也只能停留在诗词歌赋中。而今天,随着科技实践能力的增强,我们对于月球的探索终于实现,那就是我们的嫦娥工程。下面我们就详细地了解一下中国探月工程。

1.背景

在当今的时代下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人的欲望无限和地球的能源有限的困扰。因此人类就要有新的方案来解决人类长期需要的能源问题。既然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那我们可以将视野放大到整个太阳系,太阳系除了地球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星球,但是这些星球距离地球都不是太近。于是我们将视线放到了地球的天然卫星——月亮。月亮有很多和地球相近的地方,它或许有人类可以利用的资源。在经过科学技术的探测和科学家的计算后,我们发现月球月壤中含有丰富的稀有气体原子,在此之中让我们最可能得以利用的是氦—3。氦—3所进行核变反应比传统的核变相比具有一定优点:第一它会产生更大的能量;第二.在产生巨大能量的同时所产生的污染危害更小,有利于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第三,目前的该能源储量极其丰富,可供地球能源的需求使用万年以上,大大减少地球能源的消耗,更利于人类长久的发展。所以可见月球探测对于人类未来的发展更具有深远意义。正因如此2003年3月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宣布启动月球探测计划。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

2.主要内容

嫦娥探月工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探月、登月以及驻月。探月计划是中国月球探测的第一阶段,包括“绕”、“落”、“回”三个步骤,这三步都是无人探测。第一步“绕”。2007年10月24日在四川西昌搭载火箭长征三号甲的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是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第二步“落”。2010年10月1日在西昌发射嫦娥二号是二期工程的先导星,2013年12月2日在西昌发射嫦娥三号首次实现月面软着陆。2018年12月8日在西昌发射嫦娥四号实现首次人类月背软着陆。第三步“回”。采样返回探测,2020年11月24日在海南文昌嫦娥五号点火升空,顺利取得月球土壤后返回地球。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月球土壤的国家,通过我们对于月球土壤的分析,我们将得出多项重要数据。至此中国探月工程全面收官。

3.重大意义

月球探测兼具多项重大意义。正如我们前文提到的,它可以极大地缓解地球资源紧张和稀缺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减少我们对于化石燃料的使用,进而减少对于大气的污染,利于环境的保护。总之月球探测对于我们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将具有深刻影响!

4.考查方式

在考试当中,嫦娥工程会作为科技常识进行考察。主要考察工程名字的对应关系。下面我们通过习题的方式一起来练一练

【试题演练】:(单选)中国的探月工程以什么进行命名?   

A.嫦娥

B.神舟

C.天舟

D.风云

【答案】A【解析】中国探月工程是以嫦娥命名的。B项神舟是中国的载人飞船。C项天舟是中国的货运飞船。D项风云是中国的气象卫星。故本题答案为A。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