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行测:“2025蛇年春晚”考点汇总
2025-02-04 07:12
来源:政华公考

行测:“2025蛇年春晚”考点汇总

一、开场视觉秀《迎福》

打铁花、庆阳剪纸、东明粮画制作技艺、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绳结技艺、北京绢花、扬州绒花、青神竹编、洛阳牡丹瓷、英山缠花、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潍坊风筝、温州螺钿、成都漆艺、羌绣、布糊画,开场视觉秀《迎福》一口气炫出16种非遗。

【拓展】成都漆艺,是中国最早的漆艺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蜀绣、瓷胎竹编、银花丝、蜀锦一起被誉为成都市非遗的“五朵金花”。成都漆器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特色工艺,以“三雕一刻”四大装饰手法著称,即雕银丝光、雕花填彩、雕漆隐花、拉刀针刻。

 

二、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

《栋梁》节目从2024年申遗成功的北京中轴线里汲取灵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建筑,以梁思成的古建筑测绘手稿为线索,围绕蕴含古代匠人智慧的榫卯结构,以及建筑巨著《营造法式》展开叙事。

【拓展】《营造法式》是宋代李诫创作的建筑学著作,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营造法式》是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

 

三、小品《借伞》

小品《借伞》围绕《白蛇传》中“断桥借伞”的经典桥段,串联川剧、京剧、粤剧、越剧四个剧种,为观众送上“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祝福。

【拓展】《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源自于唐代洛阳巨蛇事件等,初步定型于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成熟盛行于清代,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故事包括篷船借伞,白娘子盗灵芝仙草,水漫金山,断桥,雷峰塔,许仙之子仕林祭塔等情节。

 

四、创意融合舞蹈《秧BOT》

一群机器人身穿红绿大花袄,整齐划一地玩起了手绢,跳起了秧歌,将传统文化与机器人技术融合得恰到好处,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

【拓展】机器人表演时的“秘密武器”是AI驱动全身运动控制技术,最大关节扭矩能达到360N・m,再加上360°全景深度感知技术,周围环境的一举一动也能精准掌握。并且通过先进的AI算法,机器人们能完美“听懂”音乐。

 

 

五、歌曲《玉盘》

“玉盘玉盘,你可曾听过百年故事千年唱,长诗逾万行……”春晚上一首由四川大凉山妞妞合唱团带来的《玉盘》震撼全网,从远古问月唱到探月工程,小朋友们用童真的歌声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表演。

【拓展】《玉盘》改编自四川原创歌曲《问月》,从古时屈子问天到现在的探月工程,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宇宙穷极探索的追寻。

 

六、舞蹈《喜上枝头》

基于中国古典舞的创新之作《喜上枝头》,将舞台打造成一幅展开的宋画,勾勒出“人在画中舞”的美学意象,传递“喜鹊登枝报喜来”的美好寓意。

【拓展】据《禽经》中记载:“仰鸣则阴,俯鸣则雨,人闻其声则喜。”说是喜鹊不但能报喜,还能够预报天气的晴雨。在古代儒家的一些杂文里,喜鹊的地位居然非常尊贵,它竟然被捧为“圣贤鸟”,所以它们很“世俗”,也很尊贵。

 

七、武术《笔走龙蛇》

《笔走龙蛇》中,武术联动书法,将草书的神与意交融进太极的力与美,笔墨的黑白之分与太极的阴阳之道就这样巧妙地对应在了一起。黑与白、阴与阳、动与静,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美。

【拓展】《笔走龙蛇》借鉴了李白《草书歌行》,李白在这首诗中刻画了怀素酒后运笔挥洒的形态,如骤雨旋风,纵横恣肆,给人以龙腾虎跃、奔蛇走马的艺术享受。

 

八、歌曲《斗柄指东天下春》

歌曲《斗柄指东天下春》再现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智慧,演员们化作北斗七星,在虚实结合的影像空间里上演四季变换与星象流转,带观众走向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乙巳蛇年。

【拓展】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九、舞蹈《太平有象》

舞蹈《太平有象》以云南特点鲜明的傣族舞蹈元素为主基调,讲述大象北上南归,与人类和谐共处的故事。

【拓展】“太平有象”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吉祥纹样,“象”取“祥”谐音,整体有“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的寓意。

 

十、小品《金龟婿》

小品《金龟婿》中沈腾、马丽再次合作,通过“替女儿当卧底”检验未来女婿的桥段设计,揭露了社会中“提灯定损”的不良做法。

【拓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承租人按照约定的方法或者根据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租赁物,致使租赁物受到损耗的,不承担赔偿责任。承租人未按照约定的方法或者未根据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租赁物,致使租赁物受到损失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请求赔偿损失。

 

十一、小品《花架子》

《花架子》以幽默诙谐的方式直击某些基层工作中层层加码、摆花架子、不做实事的现象,讽刺了某些在工作中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而不注重实际工作的具体情况。

【拓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

 

十二、现代芭蕾《伊人》

《伊人》以水为创作灵感,舞者们舞步轻盈、身姿曼妙,伴以《在水一方》的旋律,与水的灵动气息完美融合,泛起美的涟漪。

【拓展】《伊人》出自《诗经·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十三、歌舞《潮起舞英歌》

在热烈奔放的《潮起舞英歌》中,谭维维歌声高亢有力,多名英歌舞传人跳起非遗舞步英姿飒爽,唱响中华文明的自信豪迈,舞出中华儿女的勇武刚健。

【拓展】英歌舞集畲歌、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取材于中国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舞蹈角色都来自《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英雄好汉。

 

十四、舞蹈《幽兰》

23位舞者以柔美灵动的舞姿塑造了幽谷兰花形象,演绎了兰花自强不息、努力绽放的精神品质。

【拓展】《幽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意象“兰花”为创作出发点,用大写意的方式建构视觉形象,以中国古典舞的兰花手和云肩转腰的身韵动势来模拟兰花形象和随风摆动的样式,并以群舞的编排模拟了兰花开在山石幽谷的环境氛围。

【课后练习】

1.(多选)2025年1月28日,在总台春晚舞台上,李子柒以融合了成都漆艺、羌绣等13项非遗技艺的舞台造型亮相开场秀。成都漆器的独特之处首先在于它的特色工艺,以“三雕一刻”四大装饰手法著称。所谓“三雕一刻”指的是(   )。

A.雕银丝光

B.雕花填彩

C.雕漆隐花

D.拉刀针刻

【答案】ABCD【解析】成都漆器的独特之处首先在于它的特色工艺,以“三雕一刻”四大装饰手法著称,即雕银丝光、雕花填彩、雕漆隐花、拉刀针刻。

2.2025年1月28日,在总台春晚舞台上,多名英歌舞传人跳起非遗舞步英姿飒爽,唱响中华文明的自信豪迈。英歌舞取材于中国(   )。

A.《三国演义》

‌B.《射雕英雄传》

C.《水浒传》

D.《笑傲江湖》‌

【答案】C【解析】英歌舞集畲歌、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取材于中国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舞蹈角色都来自《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英雄好汉。

关于“蛇”的成语积累

1.惊蛇入草:惊恐的蛇矫捷地窜入草丛中。多用以比喻草书笔势矫健,豪放不羁。

2.蛇雀之报:大蛇曾衔明珠报答救助者,黄雀曾衔白环报恩,后以之为报恩的典故。

3.不辨龙蛇:龙和蛇不加分辨。形容不分优劣,不识好坏。

4.引蛇出洞:比喻引诱坏人进行活动,使之暴露。

5.虎头蛇尾:指装着虎头,拖着蛇尾,比喻为人诡诈,言行不一。后来引申指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做事先紧后松,有始无终。

6.打草惊蛇:打的是草,却惊动了藏在草丛里的蛇,原指惩罚了别人,也警戒了自己,后比喻做事不密,致使对方有了警觉和防范。

7.贪蛇忘尾:比喻只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8.蛇蝎为心:形容心肠狠毒。

9.膝语蛇行:指跪着说话,伏地而行。极言其畏服。

10.拨草寻蛇:意思是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11.牛鬼蛇神:泛指妖魔鬼怪。形容作品虚幻怪诞。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

12.蛇入鼠出:比喻行动隐秘。

13.蛇盘鬼附:意思是相互勾结。

14.笔底龙蛇:指人的书法或文笔。

15.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16.鲸吞蛇噬:像鲸鱼和蛇一样吞食。比喻侵吞兼并。

17.杯蛇鬼车:指因疑虑、惊惧导致幻觉中产生的怪物。杯蛇,“杯弓蛇影”之症;鬼车,传说中的九头鸟。

18.飞鸟惊蛇: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字体飘逸像小鸟飞翔,笔势遒劲连蛇也受惊吓。

19.封豕长蛇:意思是贪婪如大猪,残暴如大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

20.画蛇添足:指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多此一举。

21.龙蛇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22.春蛇秋蚓[chūn shéqiūyǐn]: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像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23.养虺成蛇[yǎng huǐchéng shé]:把小蛇养成大蛇。比喻纵容坏人,任其强大,将产生后患。

24.一蛇吞象:指人心不足,贪得无厌。

25.蛇头蝎尾:指蛇蝎之毒;亦泛指毒害人的东西。

26.行行蛇蚓:形容字体如蛇蚓盘绕,难以辨认。

27.龙蛇不辨:比喻分不清好人和坏人。

28.龙鬼蛇神:比喻奇诡怪僻。

29.蛇食鲸吞:比喻强者逐步并吞弱者。

30.佛口蛇心: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31.楚相断蛇[chǔxiàng duàn shé]:比喻人做好事必将得好报。

32.长虺成蛇[zhǎng huǐchéng shé]: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其强大起来。而留下后患。

33.豕[shǐ]分蛇断:比喻支离破碎。

34.蛇欲吞象: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贪欲极大。

35.龙屈蛇伸:比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36.壁间蛇影:形容疑神疑鬼,徒自惊扰。

37.龙蛇飞舞:形容书法笔势遒劲生动。

38.握蛇骑虎:比喻处境极险恶。

39.蛇神牛鬼:形容气候寒冷恶劣,也比喻周围人际环境恶劣严酷。

40.蛇行鼠步:形容胆小谨慎。

41.蛇珠雀环:指大蛇衔明珠、黄雀衔白环报恩的故事。

42.蝉蜕蛇解:蝉脱壳,蛇换皮。比喻解脱而进入更高境界。

43.岁在龙蛇:指命数当终。

44.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后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45.龙蛇飞动: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46.封豨修蛇[fēng xīxiūshé]:比喻贪暴者、侵略者。

47.杯蛇幻影:意思是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48.一龙一蛇:意思是忽而像龙的出现,忽而像蛇的蛰伏变化多端。比喻人或藏或出,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49.草蛇灰线: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50.蛇化为龙,不变其文: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51.蛇蟠蚓结:指比喻相互勾结。

52.灵蛇之珠:意思是隋珠。原比喻无价之宝。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

金句集锦

1.“非遗不是历史的标本,而是未来的种子。”(适用话题:非遗保护文化传承)——舞蹈《灵蛇逐月》开场白

2.“方言千千万,团圆情一味。”(适用话题:民族团结文化认同)——相声《方言大团圆》台词

3.“科技让神话触手可及,文化让未来有根可依。”(适用话题:科技与人文传统创新)——媒体评论

4.“抬头是星辰大海,低头是万家灯火,这就是中国。”(适用话题:家国情怀时代精神)——航天员拜年寄语

5.“戏曲的魂在传承,创新的根在尊重。”(适用话题:艺术跨界文化自信)——戏曲节目主持人白岩松

6.“春晚的舞台,装得下960万平方公里的深情。”(适用话题:文化认同情感共鸣)——网友热评

适用话题

1.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

2.科技赋能艺术表达

3.民族团结与文化自信

4.家国情怀与时代精神

5.非遗保护与活化传承

6.全球视野与中国故事

7.艺术跨界与多元融合

8.青年力量与文化担当

典例

非遗文化的魅力:春晚上展示了打铁花、剪纸等百余种非遗项目,它们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在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这一主题时,我们可以这样书写:“于2025年春晚,打铁花似火树银花般在夜空绽放,剪纸艺术以其繁复精美的图案静述历史。这些非遗项目,宛如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承载着先辈们千百年的智慧与心血。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浪潮里,它们是我们心灵的归依,是民族身份的独特标识。就像剪纸,以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将传统故事、民俗风情栩栩如生地呈现,让我们即便身处高楼林立的都市,也能感受到乡土的温度与文化的传承力量,提醒着我们从何处来,又将向何处去。

 

歌曲《伟业》:该节目聚集了30多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代表,他们是来自教育、医疗、科技、航天等领域的一线工作者,体现了各行业拼搏奋斗的精神。

———春晚舞台上,一曲《伟业》唱响,演唱者是来自教育、医疗、科技、航天等各领域的一线工作者。他们或许是扎根偏远山区,用知识照亮孩子未来的乡村教师;或许是在手术台前争分夺秒,守护生命健康的医生;又或许是在实验室中潜心钻研,助力科技腾飞的科研人员。他们的每一滴汗水,都融入了国家发展的洪流之中。个人的奋斗如涓涓细流,汇聚成国家进步的磅礴力量,国家的繁荣昌盛又为个人奋斗提供广阔天地,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外卖诗人”王计兵:作为一名普通的外卖员,王计兵坚持写诗,用自己的文字记录生活,为千千万万沉默的小人物代言。他登上春晚舞台,体现了这个世界对认真生活的“小人物”、劳动者的善意和尊重。

———王计兵,一位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外卖员,送餐箱里不仅装着生活的奔波,更藏着他对诗歌的热爱。他在红绿灯的间隙构思诗句,在忙碌的送餐途中捕捉生活的诗意。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梦想无关职业与身份,只要心中有梦,并为之不懈努力,即便身处平凡岗位,也能绽放出耀眼光芒。他登上春晚,是对每一个心怀梦想的小人物的肯定,激励着我们在逐梦路上,无惧风雨,砥砺前行。

春晚的技术应用:蛇年春晚运用了超高清、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立体视觉和三维声等技术,不断提升视音频质量和全媒体传播,加强了“思想+艺术+技术”的融合创新。

———回首2025年春晚,超高清技术让舞台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分毫毕现,虚拟现实营造出如梦如幻的场景,人工智能为节目增添了新奇创意。这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科技改变生活的生动缩影。在生活中,科技早已无处不在,智能设备让我们的家居生活更加便捷,线上办公打破了时空限制,远程医疗为偏远地区的患者带来希望。科技正以不可阻挡之势,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引领我们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外国友人埃文凯尔:他将自己珍藏的一本二战时期的相册无偿赠予中国人民,以此表达对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和对和平的坚定信念。

———埃文凯尔,一位外国友人,怀着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将自己珍藏的二战时期相册无偿捐赠。这本相册,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传递着跨越国界的善意与对和平的向往。它是友谊的见证,让我们看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国与国之间的友好情谊能够跨越历史的鸿沟,在和平的道路上携手前行。这份珍贵的礼物,提醒着我们珍惜和平,用友谊之桥连接世界,共同创造和谐美好的明天。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