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行测资料(判断推理)
2020-08-31 02:35
来源:政华教育

行测技巧:类比推理之解题原则

相信很多同学对于类比推理这种题型并不陌生,虽然题干看着很短小,但是有些题目却有一定的难度的,而且在考试当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小,比如国考当中考查十道题,在很多地方的省考当中也会考十道题。那么对于这种看着短小却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我们怎样才能准确解答呢?接下来教育专家就通过两道例题为大家详细讲解。

一、先横后纵:

【例题1】春暖:花开

A、和风:细雨       B、雨后:天晴

C、天寒:地冻       D、云开:雾散

【解析】答案:C。首先分析题干两个词之间的关系,因为春天暖和所以花开了,两个词是因果关系。A选项,“和风”和“细雨”是两种天气,并列关系,排除A;B选项,只能说“雨后”会“天晴”,但“天晴”并不是因为“雨后”导致的,排除B;C选项,“天寒”使得“地冻”,“地冻”就是因为“天寒”导致的,因果关系,保留;D选项,“云开”使得“雾散”,因果关系排,保留。之后再对比C和D,题干中,“春暖”是主谓结构,名词加形容词,“花开”是主谓关系,名词加动词,C与题干一致,而“云开”和“雾散”是名词加动词,结构与题干不同,排除D,正确答案是C。

对于这道题,因果关系是我们横向间找的两个词的关系,而主谓结构是纵向和题干对比找的关系。所以,做类比推理时,首先要找题干词语间的关系,如果发现有多个选项和题干的关系相一致,之后再去纵向对比确定答案。纵向对比就是拿题干单个词语和选项单个词来对比,可以对比词性(比如名词、动词等)、感情色彩、类别(比如动物、植物等)等这些方面。

二、整体优于局部:

【例题2】生死:存亡

A、轻重:缓急    B、亲疏:长幼

C、真伪:对错    D、好坏:优劣

【解析】答案:D。首先,要考虑“生死”和“存亡”是什么关系,“生”与“存”相近,“死”和“亡”相近。,所以“生死”和“存亡”是近义词。A、B、C都不存在近义关系,D选项“好”和“优”相近,“坏”和“劣”相近,所以“好坏”与“优劣”是近义词,正确答案选D。

这道题比较容易做错,有些同学看到题干会想,“生”和“死”是反义词,“存”和“亡”是反义词,然后去对比选项,找单个词语本身包含反义关系的,但是发现四个选项的单个词语本身都是有反义关系的,所以就会很纠结选哪个。这种只看单个词语而不看题干两个词的方法是不对的,很难选出正确答案。

所以通过这个题,我们可以明白对于类比推理应该优先去看题干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看整体之间关系,整体没有关系,或者说把整体的关系考虑完之后才会去考虑部分。

以上就是我们做类比推理的两个原则,同学们还要多加练习,熟能生巧,加强巩固。

行测可能性推理求异论证题型解题思路

在行测考试当中,判断推理为必考题目,今天教育专家就来说一说其中的一个常见逻辑题型——求异论证。

一、什么是求异论证

所谓求异论证,是指被研究对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种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情况不同,其他状况相同,而这唯一的不同情况在被研究对象的场合中存在,在研究对象不出现的场合中不存在,那么这个唯一的不同情况就是被研究对象的原因或结果。

用字母可表示为:

(1)A B C|a

(2)-B C|-

如字母表示,我们能看到当A出现时,则存在a情况,当A不出现时,则不存在a情况,因此认为A和a之间有因果关系。简而言之,这类模型就像我们上学期间所学过的一些物理或化学实验。

初中物理有一则非常著名的实验,在一个透明玻璃罩内放进一个铃铛,当抽干里面空气后拉拽铃铛,发现听不到声音,而加入空气后再拉拽铃铛则能听到声音,因此便得出了声音可以依靠空气传播的结论。

该实验之所以严谨,是在于实验对象是同一个玻璃罩。试想一下如果是在甲乙两个房间各放一个内置铃铛的玻璃罩,抽干甲房间玻璃罩空气发现铃铛无声响,保持乙房间玻璃罩内有空气发现铃铛有声响,是否依旧可以得出声音靠空气传播?

此时我们不难发现,两个房间里的情况不够明确,有可能两房间干湿程度、温度等不同,那这些都可能成为传播声音的原因。因此想要削弱这类题目,只需找两组实验的本质不同即可,加强则相反。

二、实战演练

【例题】英国一项研究发现,人只要在每餐饭前半小时喝一杯500毫升的水,并坚持3个月,体重就能减轻2至4公斤。研究团队邀请了84位超重的成人,随机分成2组,其中41位被要求在餐前喝500毫升水,另外43位则照常生活。3个月后,团队发现三餐前喝水的人,平均体重下降了4.3公斤;而餐前没喝水的人,平均体重只下降了0.81公斤。研究人员说,没有喝水的那组人,“平均运动量”比餐前饮水的人更高,这说明餐前喝适当的水真能减肥。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餐前喝水的那组人同时也注意控制了饮食

B.餐前没喝水的人中有的体重减轻了4公斤

C.除了餐前喝水,两组的其他情况都是一样的

D.餐前没喝水的人就餐中会喝更多的汤和饮料

【解析】C。题目通过实验发现,餐前喝水组体重减轻,餐前没喝水组体重没怎么减轻,因此认为餐前喝水能减肥。A项之处餐前喝水组还注意控制饮食,则说明该组人体重有所减轻有可能是因为控制饮食,削弱了结论;B项餐前没喝水组也有人减轻了,削弱了结论;C项说明两组人除了喝水与否这方面的不同以外,保持了其他方面的共性,使实验标本的科学严谨,加强了结论;D餐前没喝水的人就餐是会喝汤和饮料,由于汤和饮料也不一定会增肥,因此该项起不到削弱作用,为无关项。因此选C。

最后祝各位考生熟能生巧、节节升高!

 

2021国考行测:半真半假有方法,解题还需使巧劲

行测学科一直是考生备考的重点,其中逻辑判断部分亦是重中之重,考生在备考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百思不得其解,做题没有抓手,实际上逻辑判断的诸多题型都有巧妙的解题方法,今天教育专家给大家介绍下半真半假题型。

半真半假题目的题型特征比较明显,常见是三人到四人,每人说两句话,但是都是半真半假,借此让我们去确定其中的元素间对应关系。

【例题一】A、B、C三个大学生到某乡镇当村官,一个到了富村,一个到了穷村,一个到了不富不穷的村。但究竟谁到了哪个村,人们开始不清楚,于是作了如下猜测:

甲:A到了富村,B到了穷村

乙:A到了穷村,C到了富村

丙:A到了不富不穷的村,B到了富村

后来证实,甲、乙、丙三人的猜测都只对了一半。由此可以推出()。

A.A到了富村,B到了穷村,C到了不富不穷的村

B.A到了穷村,B到了富村,C到了不富不穷的村

C.A到了不富不穷的村,B到了富村,C到了穷村

D.A到了不富不穷的村,B到了穷村,C到了富村

这道题就是非常典型的半真半假型题目,甲乙丙三人每人猜测两句话,最后确定ABC与富村、穷村、不富不穷的对应关系,很多同学碰到这道题可能都在下意识的代入,实际上大可不必,代入不仅工作量大,还容易看错,其实有更简便的方法来破题。

方法一

这种题目首先从最基础的方法开始,一般我们可以将题目每个人的表述转化为“甲:A是c,B是d”这样的形式,因为题干条件真假性不确定,我们可以尝试利用假设的方式来确定信息,但是关键来了,如何寻找可以作为突破口的优先假设条件。

其实,信息条件很简单,这么多句话中往往会有反复提到的信息,我们可以利用高频条件作为突破口来破题,例如同时提到A、B或者同时提到c、d的条件。

在原题中,同时提到A、B是甲和丙,同时提到富村和穷村的是甲乙,任选一组可以破题。我们可以从甲丙思考,若A是富村为真,则后半句B到穷村就为假,同时关联到丙,前半句A到了不富不穷的村为假,则后半句B到了富村为真,此时不难发现若A是富村为真,则B也到了富村,矛盾,假设错误,反之即为真。此时可以确定甲是前假后真,丙是前真后假,所以答案选择D。

方法二

刚刚在寻找突破口的时候,我们强调了高频信息,除了同时提到A、B或者同时提到c、d的条件之外,其实我们也能发现,甲乙丙前一句话都是在对A的信息进行确定,而且不同,能够将A的情况都囊括进来,因此整体来看,甲乙丙三个人前半句话只有一真,考虑半真半假的特性甲乙丙后半句话应该是一假两真的情况。

观察后半句话,倘若丙的后半句:B到富村为真,那么B到了穷村和C到了富村都为假,不符合一假两真的设定,因此B到了穷村和C到了富村都为真,这样答案也能选出来。

方法三

经过方法一和方法二,同学们已经对半真半假题目有了清晰的了解,但是还有没有更快的方法一步到位呢?大家仔细观察,实际上丙的后半句能够将甲的前后两句话都关联上,倘若B到富村为真,那么无论是A到了富村,B到了穷村,这两句话都得为假,因此B到富村为假作为突破口,这道题也能快速破解,这就要求考生能够抓住一句话,这句话涉及到另一个人的前后两句话。

综上,通过这三个方法讲解,希望能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能够在考试中更有效率地破解半真半假题目。

 

行测判断推理:削弱加强谁最强 力度比较帮你忙

削弱加强型题目是公务员考试行测的必考题型,也是考生必须要拿下的题目。虽然此类题目难度系数不是特别大,但是很多同学做题的时候都会经历一些让人头疼的事情。最常见的问题就是选项力度比较的问题,如果多个选项都能削弱或者都能加强,那么哪个选项才是最终答案?这是令广大考生头疼的问题,今天教育专家就给大家指点迷津,和大家好好聊一聊怎样选择最佳选项。

选项力度比较其实有很多个角度,其中一个重要的角度就是本质>现象。“本质”就是事物内外的本质根源,而“现象”仅仅只是在陈述表面的事实。本质类的选项的削弱加强力度往往比现象类的选项力度更大一些。

在题目的选项设置中,本质类的选项往往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因果类的选项;二是涉及到事物内在机理原理的选项。现象类的选项往往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类比类的选项;二是举例类的选项。那么接下来,教育专家带大家在具体的题目中来学习一下这种力度比较的角度。

【例】酒精本身没有明显的致癌能力。但是许多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喝酒与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正相关——也就是说,喝酒的人群中,多种癌症的发病率升高了。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发现?

A.酒精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乙醛可以稳定地附着在DNA分子上,导致癌变或者突变

B.东欧地区的人广泛食用甜烈性酒,该地区的食管癌发病率很高

C.烟草中含有多种致癌成分,其在人体内代谢物与酒精在人体内代谢物相似

D.有科学家估计,如果美国人都戒掉烟酒,那么80%的消化道癌可以避免

【解析】A。题干为只有结论型,题干的观点是:喝酒与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正相关。A项解释了酒精如何导致癌症,加强了酒精可能致癌的观点,保留;B项,列举东欧地区的例子加强;C项说的是烟草的成分,与题干所说讨论的癌症是否致癌的话题无关;D项讨论的是戒掉烟酒的效果,而题干讨论的是喝酒有没有致癌的影响,不是同一个话题,无关项。对比保留的两个选项A、B,我们会发现,A选项直接用科学原理建立起了喝酒和癌症之间的联系,属于本质层面的加强,而B选项只是举了例子,没有A本质,力度相对较弱。故答案选A。

希望对于各位考生有所帮助,也预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