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公基考试中应该熟知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在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中,传统节日及习俗是个高频的考点。一方面,由于作为未来的公职人员应当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节日有所了解,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传统节日及习俗往往和诗词及名句结合在紧密结合,考察方式灵活多样,题目往往令人耳目一新,备受出题人青睐。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备考,政华教育为大家详细整理了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的相关知识。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除夕、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这些节日也是考试中的重点。我们一起来重点的学习一下吧!
除夕:又称除夜、除夕夜、大年夜,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晚上,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节点。主要习俗:年夜饭、守岁、辞岁等。例如,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肚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春节:又称岁首、岁旦、新春、新年、大年等,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岁首。主要习俗:祭灶、游神、拜岁、烧炮竹等。例如,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宵节:又称元夕、灯节、上元节等,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主要习俗: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放烟花等。例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玉壶光转,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欧阳修的《生查字·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寒食节:又称冷节、禁烟节等,是清明前1-2日(冬至后第105天),相传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介子推。主要习俗:禁烟火、吃冷食、踏青、祭扫、蹴鞠、秋千、斗鸡等。例如:苏轼的“天下第三行书”的作品《寒食帖》。
清明节:又称祭祖节、踏青节、三月节等,公历4月5日前后,仲春与暮春之交,24节气中唯一转化为节日的节气。主要习俗: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植树、插柳、蹴鞠、拔河等。例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重午节、正阳节、端阳节、天中节等,农历五月初五,相传是为了纪念屈原、伍子胥。主要习俗: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和菖蒲、避五毒、饮雄黄酒、斗草、放纸鸢、打马球等。例如:苏轼的《六幺令·天中节》“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巧夕、双七、七巧节等,农历七月初七,被赋予”牛郎织女”美丽爱情传说。主要习俗:拜七姐、穿针乞巧、祈求姻缘、七夕观星、拜牛郎织女等。例如: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中秋节:又称秋节、团圆节、拜月节、月夕等,农历八月十五,与嫦娥奔月、吴刚砍桂树、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结合。主要习俗:赏月、观潮、吃月饼、饮桂花酒、舞火龙等。例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登高节、重九节、双九节等,农历九月初九。主要习俗:登高祈福、秋游赏菊、拜神祭祖、饮菊花酒、配茱萸等。例如王维的《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对于上述传统佳节、习俗以及相对应的诗句,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提供帮助,同时希望同学们结合生活的经历,多多对传统节日和习俗进行了解和掌握。这样在考试中才能从容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