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公共基础知识历史文学知识模拟题(21)
1. 李白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夸张 B.借喻 C.对比 D.对仗
1.【答案】AB。政华解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出自《秋浦歌》,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首先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白发的长,另外通过借喻的手法,表现了愁如同白发一样长。故本题答案为AB。
2.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这首《采莲曲》虽然只有28个字,但我们从有限的描写中,似乎可以嗅到荷花的清香,窥见采莲女的娇媚,采莲小舟轻盈的剪影,听见舟行击水的轻响,品出采莲女歌声的悠扬,让人沉浸在清新、生动的采莲意境中。这首诗所营造的意境:( )。
A.是诗人对采莲女劳动场面的艺术再现
B.是诗人对生活的世界长期发展的物化场景
C.是诗人对采莲女及其采莲过程的生动反映
D.源自于诗人对采莲女劳动生活场景的认识
2.【答案】AC。政华解析:这首诗所营造的意境是诗人对采莲女劳动场面的艺术再现,是对采莲女采莲过程的生动反映,故AC说法正确。B诗营造的是意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故不是物化场景,B不选。D说法错误,这首诗的意境源于生活,即采莲女的劳动实践,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C。
3. 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下列观念中,表达了我们先人对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重要认识的有:( )。
A.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B.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答案】ABD。政华解析:选项A出自《孟子》,意思是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表明了孟子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符合题意;选项B出自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意思是如果顺应天时,裁量地利,根据规律来办事,那么用力少而成功却多,表达出尊重规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符合题意;选项C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君子讲求和谐,但是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却不讲求协调,表达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符合题意;选项D出自《道德经》,意思是人类的行为取决于大地,地球运行的法则取决于整个宇宙的法则,宇宙运行的法则取决于道的法则,道取决于自然的法则,即道的运行以宇宙本来的自然规律为基础,强调人的行为要看自然运行的规律,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BD。
4. 下列对名篇名句的理解正确的有:( )。
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明暗对比再现泰山神奇秀丽,高峻雄伟
B.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表达向往美德,纵死不悔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表现了友谊不受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是无所不在的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了作者对旧事物的憎恨,对新事物的歌颂
4.【答案】AC。政华解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出自唐·杜甫《望岳》,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高大巍峨的形象。明暗对比再现泰山神奇秀丽,高峻雄伟。A说法正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语出屈原代表作品《离骚》,表达了作者为追求家国富强,坚持高洁品行而不怕千难万险、纵死也无悔的忠贞情怀,后来人们在表达坚持理想、为实现目标而奋斗时常引用这一名句以表达心志。B说法错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语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四海之内都有知心朋友,远在天边就好像近在眼前,友谊超越了时空。C说法正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语出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态。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