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2022公共基础知识历史常识之先秦时期成语典故
2022-02-24 08:40
来源:政华教育

2022公共基础知识历史常识之先秦时期成语典故

在近年的事业单位和国省考的历史常识考察中,成语典故属于高频出现的题目,所以本次向大家介绍先秦时期的部分成语典故。

1.退避三舍:原意指为了回避与对方的冲突,主动退让九十里。事件发生于春秋时期的战争,城濮之战,战国时晋国国君重耳在与楚军交战中;信守当年立下的诺言开战前先退军九十里。后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2.武王伐纣:源于牧野之战,是指大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纣)。它是商衰周兴的转折点,经过牧野之战,一战而胜,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牧野是当今河南省新乡市。

3.破釜沉舟:该成语指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做事果决。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后期项羽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说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巨鹿在当今的河北省平乡县西南边。

4.问鼎中原:鼎,最早是我国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王当时讨伐中原,流露出觊觎天下的野心。日益衰落的周国看到楚国的军队来到周国的境内当然非常的惶恐,周王派善于辩论的王孙满去会见了楚庄王。楚庄王一见到王孙满就劈头盖脸地对王孙满进行询问,他还特意询问了周鼎的重量大小。王孙满知道他的用意,九鼎乃权力的象征,楚庄王询问九鼎是在窥视中原,想与周定王平分中原。后该成语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5.徙木立信:战国时期,秦孝公任命商鞅,商鞅为搞变法。法令已经完备,但是还没有公布。为取信与百姓,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镒,指秦始皇时期的通用货币,也是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二十两。)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商鞅就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以表明没有欺诈。该成语意思是说到做到,言而有信。

【试题练习】(单选)

下列典故与对应人物错误的是(   )。

A、卧薪尝胆——勾践

B、围魏救赵——孙武

C、纸上谈兵——赵括

D、指鹿为马——赵高

【答案】B【解析】A项正确,卧薪尝胆,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原文为:“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B项错误,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将田忌、孙膑率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C项正确,纸上谈兵,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国大将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导致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D项正确,指鹿为马,意思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二世的时候,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故正确答案为B。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成语故事,大家备考时,对于成语故事要重点掌握人物、时间、事件相关知识,主要以记忆性考查为主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