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材料
材料一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创意产业方兴未艾,成为经济发展的新高地。创意产业理念向农业渗透,形成了创意农业。2009年12月,中国创意农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发布了《中国创意农业价值研究报告》,创意农业概念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被广泛实践。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比例高,农村地域广,农业生产条件差,生产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效益低下,农民收入普遍不高,与城市相比,农村远不是一个吸引人并留得住人的地方。当家庭承包经营的能量充分释放后,如何让传统农业尽快向现代农业转变,为农村发展开辟新的空间,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就成了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面对的攻坚任务。
2011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创业创意园区,强力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的融合发展。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推动文化与特色农业的有机结合,鼓励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企业及个人工作室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意设计,提高农业品牌的知名度。2015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这让人们看到了创意农业的重要作用与美好前景。
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曾经将农业当作工业的“小侍女”对待,导致农业弱质、农村凋敝等一系列问题。上世纪80年代末,欧盟提出“多功能农业”概念,呼吁全面系统地考虑并协调农业的各种功能。进入90年代,创意农业首先在欧洲出现,它吸取了“多功能农业”的内涵并有所拓展,在欧洲各国开花结果,荷兰模式、法国模式、德国模式等对世界各地的创意农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材料二
有专家指出,创意本身不是产业,只有和其他行业相结合才能凸显出它的巨大价值。在创意经济时代,创意所释放的生产力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原动力,农业同样需要创意。
下列一组材料,集中收录了部分专家学者对创意农业的理解。
专家A:创意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以创意为核心,以知识产权为基础,充分应用美学、艺术学、生态学、农学、养生学、景观学、知识产权学、休闲学、环境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园艺学、市场营销学以及现代旅游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导人们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将农产品与文化、艺术创意结合,使其成为具有“四高”(即高文化品位、高知识化、高盈利性、高附加值)、“四化”(即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五型”(即审美型、文化型、娱乐型、科学型、观赏型)的新型农产品;通过“三生”(即创意生产、创意生态、创意生活),创造“三农”(即创意农村、创意农居、培养创意农民),达到“六美”(即美色、美形、美味、美质、美感、美景)的目的,满足游客“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需要,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生更高附加值产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
专家B:创意农业不是简单的休闲观光。它与传统农业只是提供物质服务的功能不同,更主要的是为人们提供精神服务和精神享受。创意农业以自然景观为载体,结合文化元素,将农业产业与当地的文化、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创意性组合,从而实现场景公园式、休闲娱乐式的目标。
专家C:创意农业有融合发展的趋势,是传承农耕文化资源的最佳载体。创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融合了一、二、三产业发展,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农旅结合、城乡互动。发展创意农业,必须充分挖掘我国传统农耕文化元素,把农耕文化的传承、保护、弘扬、开发作为创意农业挖掘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农业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农业建设的各个领域。
专家D:创意农业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创意农业在中国是一个刚起步的朝阳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实施创意农业工程,可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专家E:当前一些地区的创意农业,创意层次低,方法和手段单一,科技含量不够、原创水平不高;一些地方盲目跟风,一哄而起,只重量的扩张,不管质的提升,低水平重复投资多,相互模仿、照搬照抄现象严重,布局不合理;创意、技术、管理、营销人才都严重缺乏,更缺乏善创意、懂技术、会管理、知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创意农产品的流通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在河北的磁山遗址发现了粟(谷子),从而推翻了学界以往公认的“粟”是从埃及、印度传播而来的结论,并将中国栽培粟的历史提早到距今8000年,河北省武安市也因此获得“中国小米之乡”称号,被中外考古界誉为粟文化发祥地。
考古和史料记载证明,自新石器时期以迄隋唐,粟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全面承担着养育华夏子孙的任务。8000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先民为应对人口增长对食物供给带来的巨大压力,开始了将野生植物进行人工驯化的艰难尝试。先民之所以选择粟作为首先栽培的农作物,是因为粟具有野生种分布广泛、抗旱耐瘠、生长期短等特性,且这些生物学特性与当时黄河流域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相契合,满足了先民对食物营养的渴求。隋唐以后,作为主粮的谷产量相对低下,虽仍保留了一定份额,但逐渐被小麦、玉米等外来作物所替代。这种状况一直延续至新中国的建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一系列农业农村改革,我国农业的商品化率大大提高,而谷子产业地位的下滑在这一时期也最为明显。从经济学理论上分析,在商品化农业阶段,追求利润成为引导农民生产的主导动机,而种谷比较效益的下降,是谷子种植主战场丢失的直接原因。从世界范围看,任何商品化农业体系都存在单一经营的趋向,农业种植集中于一两种高产作物,以实现规模化效益和最大限度地增加单位土地的卡路里产量。这是世界近代农业的一种进步,同时也导致了农业生态不平衡的恶果。谷子种植的衰微,很大程度上也是这一规律作用的结果。应当说,这是市场经济负外部性的一种表现。
然而,粟作为“五谷之长”,其文化意蕴的悠久性、丰富性及其深远影响,是其他农作物无法比拟的。在某种程度上,粟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就技术层面而言,我国2000多年前发明的播撒谷种用的耧车,是西方播种机的始祖。北魏时期农学家贾思勰通过对粟作栽培的长期实践,认识到早熟而棵矮的品种产量高,晚熟而棵高的品种产量低,这一洞见远远早于西方。就制度层面而言,粟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它不但是百姓向朝廷完纳租赋的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官仓大量储积的“战备粮”和“救命粮”,而且曾作为官吏的俸禄、赏赐、补官拜爵和减刑免罪之物。就精神层面而言,自周朝起,粟就成为祭祀活动中的祭品,后稷则演化为人们顶礼膜拜的谷神。即使在当今的语言文字、农谚典故、诗歌咏颂、日常生活、民俗信仰等方面,仍随处可见粟的印迹和符号。
相关专家认为,要振兴古老的谷子产业,除了进行科技创新外,还须立足于深入挖掘、系统保护和发展粟文化遗产,充分利用文化创意,为谷子这一古老的农产品注入文化意蕴,为小米消费提供文化支撑。例如,河北黄粱美梦米业有限公司成立伊始就高举“梦文化”和“粟文化”两面大旗,主推当地传统品种——黄粱梦古法碾子小米,“黄粱美梦”的故事成为其“金字招牌”。我国早期四大名米原产地——山西沁县、山东金乡、山东章丘、河北蔚县,均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近年来不约而同地将粟文化融入区域品牌营销之中。
材料四
台北市北投区竹子湖地区,属典型山坡地农业作物区,周围环绕着绿意盎然的原生森林、孟宗竹林及柳杉林等植被,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产业以农业为主。竹子湖原是台北米仓之一,被称为“蓬莱米的故乡”,但“蓬莱米”一年仅收成一次,缺乏经济竞争力,为提高经济收入,当地农民开始转向种植海芋。
海芋学名马蹄莲,原产地在南非。海芋的栽培技术并不复杂,但海芋对环境的选择性较高,竹子湖海拔650米,能提供海芋生长所需的湿冷气候及丰沛洁净的山泉水,因此成为台湾少数适宜栽培的地区。
早期社会买花消费风气未开,一般民众偏爱红、黄等喜气颜色的花卉,不喜欢白色花卉。在海芋盛开时节,只有少数的花艺界人士将海芋作为花材使用,花农种植的大量海芋常常出现销路不畅的状况,严重影响了花农的经济收入,农民苦不堪言。
1996年,高于玄先生首创了开放海芋园区让游客亲自采摘、观光的经营模式,即通过采摘海芋等现场体验,培养游客对海芋花的认识、了解、欣赏与喜爱,从而带动海芋消费市场与品味文化,推动优质休闲旅游活动。经过几年的努力,竹子湖地区已成为台北花卉主要产地,也成了知名的旅游景点与最美的海芋花乡。目前,海芋产业逐渐形成聚集效应,每年的花季,到竹子湖赏花卉、采海芋和吃野菜已经是台北人的“规定动作”,就连非节假日花田里也是游人如织。
为进一步提升海芋的价值,台北市产业发展局、北投乡农会等相关部门通过举办竹子湖海芋季整体产业文化系列活动,加强推广竹子湖海芋产品的整体形象,强化海芋产品的设计与文化意涵的包装,从而提升了竹子湖海芋的品牌价值;同时,还通过活动广告牌、标示牌、旗帜、海报、折页、广播电台、网站等方式宣传竹子湖海芋季,带动更多游人前往竹子湖赏花和消费,促进了竹子湖地区产业经济的发展。
海芋季营销方式整体上每年大致相同,但每年的海芋季都有不同的创意主题,并紧紧围绕这个创意开展活动。如:2007年,结合“芋意情深”主题,举办海芋宝宝创意造型设计展;2008年,围绕“愈夜芋美丽”主题,首创夜赏海芋活动;2009年,配合“芋·诗意”主题进行创作歌曲选拔大赛和诗文写作比赛;2010年,配合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以“相芋,在下一个国度”为主题,运用海芋等多种鲜花打造出异国风情,让游客在赏海芋或采海芋的过程中,不用出国就仿佛置身于荷兰、法国、日本、新加坡、新西兰、意大利、埃及、美国等国度中;2011年,以“芋守缘——缤纷花神,御守一生”为主题,为市民及海芋季祈福;2012年,以“伊索的芋言”为主题,打造伊索寓言中最著名故事的海芋场景。
近年来,竹子湖海芋季活动每年可吸引约50万名游客造访,创造的经济效益总共超过11亿元新台币,不仅推动了台北市北投区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带动了海芋消费市场与品味文化,也繁荣了地区产业经济,大大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材料五
河北省的创意农业一直和全国的发展同步。
1994年在原特种蔬菜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创办的北戴河集发生态农业园,作为河北省的先驱,已成为城乡居民回归自然的休闲旅游胜地。内丘县的富岗苹果更是已经做成品牌,享誉全国。临城绿岭公司的薄皮核桃,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该公司有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其产品获得了欧盟的有机认证,还在“天猫”等电商进行网络销售,相当红火。
邢台市内丘县柳林镇东石河村,“90后”女孩王回青,借助于创意思维和现代加工技术,对原生态的农产品——葫芦进行创意性加工,成了“90后”的创业典范,鼓舞了众多人的创业生财决心。2011年春天,她开始专注于工艺葫芦种植加工,当年10月,王回青拿着精选的葫芦出现在河北手工艺术博览会上,一套“八仙葫芦”,被一位外商以8800元的高价买走。此后,这位外商成了王回青的大客户,经常5万、10万元地给她下订单。2012年,她承包了10亩土地,专门种植市场销路好的“美国手捻小葫芦”,一年近百万元的收入,让这个农家女孩鼓起了腰包。现在的王回青不但能种植和加工各种葫芦,还能根据客户的需求帮助设计各地旅游景点的各种图案。正是她的独特创意,让小小的葫芦从原生态的农产品变为高档消费品和艺术品,既为她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使葫芦产业链和价值链得到同步提升。下一步她打算建造一个百亩葫芦示范园,成立葫芦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开办葫芦种植加工技术培训班,带领更多的人发葫芦财。
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的廊坊市九天创意农业产业园,是一个集观光体验、休闲娱乐、康体健身、科普教育、农业文化展示、农产品展销、餐饮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生态农业休闲园区。整个园区以智能化温室为基础,将农作物种植与园林景观设置、植被花卉绿化进行有机融合,创造出既具有田园风格,又充满时尚感的休闲环境。
为了实现持续发展,九天创意农业园围绕“舒适、快乐、幸福”这一核心主题,针对园区内每个功能区的定位,以强化游客在休闲中的体验感知程度为基本原则,设计相应的休闲娱乐项目。在项目设置上,十分注重游客的参与性与互动性,让游客参与到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工艺品制作、地方戏曲演出等活动中,扮演相应角色,获得农业生产体验,掌握相关技术与技艺。园区内的休闲娱乐项目也会随着游客需求、季节以及其他休闲行业经营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与创新,充分保证了园区持续的活力与吸引力,使游客体验到“常来常新”的乐趣。
九天创意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对区域内特有农业文化的挖掘和利用也比较重视。他们把廊坊地区的农耕文化、民风民俗、节日文化、饮食文化等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在园区内推出地方戏曲演出、民间工艺表演、农产品加工工艺展示、传统节日庆祝等活动。通过这些特色文化的具像化展示,不仅让游客获得深刻体验,而且带动了相关农产品、工艺品的销售,延长了园区休闲服务的价值链,实现了游客满意与园区收益增长的双赢。
承德市滦平县周台子村以观光旅游、蔬果采摘、特色农业项目为基础,以农业高新技术为载体,促进休闲农业发展,早在2010年就被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100个示范点”之一。目前,该村提出打造“看园林了解清史必游山庄,体验新农村必看周台子”的品牌形象,把周台子村建设成“冀北山区花园式休闲旅游新村”的目标,集休闲农业、农家乐、休闲农庄和民俗村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深度规划正在修订之中。
其他诸如易县狼牙山的油菜花节,白洋淀的荷花节,顺平的桃花节,邢台县前南峪的生态建设与红色旅游,赵县围绕柏林禅寺和赵州桥、赵县雪花梨一起做文章的“赵县梨花节”以及邢台市桥东区春田公社的生态农业观光园等,都是集观光旅游和特色农业、新技术推广为一体的创意农业发展的典范。
材料六
在经历了以生产要素为动力和以投资为动力的经济发展阶段后,人类社会正在走向以创意为动力的经济发展新阶段,将农业与农村的自然资源以及农民的智力资源通过创意转化为动力,推动农业与农村的发展,是发达国家发展创意农业的共同出发点。
荷兰创意农业的科技含量世界领先,该国在发达的设施农业、精细农业基础上,集约生产高附加值的温室作物和园艺作物,拥有完整的创意农业生产体系。其中,花卉产业是最具代表性的创意农业产业链。
作为全球最大的花卉出口国,2008年荷兰出口的花卉产品占世界花卉贸易额的60%左右,年出口额在60亿欧元上下。荷兰政府对花卉产业的定位是持续、独立、具有国际竞争力,不仅依靠科技力量,而且还融入了大量文化、制度、组织等非技术元素,把花卉业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完整产业体系进行运营和发展。这个体系包括了花卉产品的研发、育种、生产、收购、加工、储运和销售的全部环节。在研发和育种环节,高度重视花卉资源收集和新品种培育,几乎每种花都有专门的育种公司,每年进行成千上万个品种的组合杂交;在生产、收购和加工环节,荷兰70%的花卉生产面积采用现代化的新型温室无土栽培,电脑自动控制,播种、移栽、采收、分级、包装等生产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在储运和销售环节,荷兰拥有完整的储运和销售体系。与此同时,政府倡导并推动开发地方文化资源,使花卉新品种体现出荷兰地方特色及其文化附加值。荷兰创意农业经过多年的培育与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世界创意农业的领先国家。
材料七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说,“精通农业是一门可贵而难得的艺术”,农业不仅仅是农学的范畴,更应该放到经济学的层面进行系统而宏观的角度去衡量。《纽约时报》经济专栏作家波斯特·瑞尔进一步指出,在经济中渗入美学是绝对必要的。由于旅游、受教育、移民和媒体等多种因素的存在,一个丰富和多样化的美学社会正在产生。
创意农业,巧妙融入了艺术、美学等文化元素,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农村生产、生活、生态融为一体,成为撬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杠杆,实现了农业转型的“蝶变效应”,丰富了农业发展模式。
创意农业,坚持以人为本,以身、心的双重幸福为目标,使人的思想道德、审美情趣、情感意志、个性才能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人与自然、艺术相融合,不但亲身感受和参与创意农业生产情趣,同时也满足了城市居民“还乡”的愿望,了却了“乡愁”。
更为重要的是,创意农业向靠天认命、无所作为的惰性思想与习惯发起挑战。不断创意、不停创意,顺应了农民求知、求乐、求富、求美的愿望,并为最终达到创意生产、创意生活、创意生态的有机结合注入了巨大动力。
问题一:根据材料,先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0分)
要求:理解准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不超过450字。
(1)创意农业=创意+农业资源+非农业资源。
(2)创意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3)某开心农场推出“两日农夫”活动,让城市居民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该活动深受城市居民的喜爱,开心农场生意火爆,这属于营销创意农业。
(4)山区青年小王以野生核桃为原料,在保持其花纹、色泽的自然状态下,采用高科技方法进行处理,使其成为古香古色、精致典雅的核桃工艺品,并销往全国各地。这种创意农业模式是一种农产品后续加工创意模式。
问题二:根据材料,谈谈我国创意农业产生的背景。(20分)
要求:紧扣材料,概括全面、准确,条理清晰,语言简练,不超过300字
问题三:创意提升农业,思路决定出路。请根据材料四和六,就如何发展创意农业提出建议。(20分)
要求:建议合理,符合实际,内容具体,有针对性,不超过300字。
问题四: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创意”是指提出有创造性的想法、构思等。世上没有轻而易举的事业,也没有一朝即圆的梦想。结合你对材料的理解,以“创意无止境”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章。(40分)
要求:不拘泥于给定材料,注意联系社会和自身体会;见解深刻,主题突出,观点明确,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语言流畅,书写工整,不少于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