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常识积累
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
在行测常识判断题目中,经常会遇到文史典籍的题目。但是很多同学在记忆过程中觉得文史资料相对来说记忆难度很大,全靠死记硬背。特别是对于历史题目束手无策,并且考试过程中文史比较灵活。其实我们可以在知识讲解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举例说明、联想方式来加深记忆,并减缓记忆难度。
在历史类考点中,特殊意义的战争往往是考试重点,尤其是以少胜多的战争,邓小平《我们有信心把中国的事情做得更好》:“抗日战争打了14年,抗美援朝打了3年,我们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传统。”中国历史长河中有很多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现结合考情,将有关常考的六大战役总结如下:
1、牧野之战(周联军4、5万VS商约17万)
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
2、城濮之战(晋3、2万左右VS楚4、2万左右)
城濮之战,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在卫国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
3、巨鹿之战(楚军5万、诸侯联军数十万VS秦军40万)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现属邢台市平乡县地区)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
4、官渡之战(曹操军约2万VS袁绍军约11万)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5、赤壁之战(孙刘联军5万VS曹军20余万)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赤壁之战中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之后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6、淝水之战(东晋8万VS前秦25万左右到战场)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实则仅二十多万)前秦军。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南部。
试题练习
下列不属于以少胜多战役的是(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B【解析】长平之战,是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而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从秦国出兵使韩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而长平之战仅仅持续了5个月,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参战兵力:赵军民约四十五万,秦军民约六十万。因秦国最终获胜,所以不属于以少胜多。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诸子百家之儒家
行测常识判断部分,对文化历史的考查比较多,大家在备考中也要不断地补给文化营养,政华公考在此为大家带来春秋时期的儒家思想,希望给大家带来一点帮助。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风云变幻的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激烈而又复杂的阶级斗争中发生很大的变化。当时王室衰微,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各诸侯国的阶级关系不断出现新变化,不同的阶级与阶层的代表人物,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主张,于是“诸子百家”便应运而生。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础,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千秋万代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为人类文化做出了极其巨大的贡献。
“诸子”,是指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各阶层、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先秦至汉各种政治学派的总称,属春秋后才产生的私学,"百家"表明当时思想家较多,但也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告子、杨子、公孙龙子、惠子、孙武、孙膑、张仪、苏秦等。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各个学派在建立时大都有一定的地域性,如邹鲁(山东曲阜)是儒、墨的发祥地;三晋(山西翼城)是法家的温床;南方是道家的摇篮;而燕、齐(河北北部、山东临淄)是阴阳家的诞生地。
诸子百家中,儒家创始人孔子因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以致儒家学说不仅在诸子百家中地位显著,而且还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核心内容,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代表人物包括孔子、孟子、荀子。
孔子(至圣)儒家的创始人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山东曲阜)人,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
1、他的理论的核心是"仁",他主张"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克己复礼",这里的“礼”指的是周朝的礼乐制度,认为"周礼"是实现政治抱负的理想大道。
2、在教育上孔子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认为不分贫富,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3、民本思想,孔子主张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百姓"足食",国家"足兵",取得"民信"。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也是他所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
著作:《春秋》。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五种教本,连同《春秋》被后人称为"六经"。其中《乐》后来亡佚了,现存《诗》、《书》、《礼》、《易》、《春秋》被称为"五经"。
儒家学派在孔子以后发生分裂,至战国中期孟子成为代表人物。
孟子(亚圣)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孔子的嫡孙子思(述圣)的弟子。
1、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孟子的主张是复古倒退的,当时许多诸侯都认为不合时宜。
2、伦理观是"性本善"。
著作:《孟子》。
荀子
荀子名况,当时的人尊他为荀卿。
1、在政治方面,他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则覆舟"。
2、哲学方面坚持"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3、性恶论,人生来就是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但是,通过学习礼仪,通过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变为圣人,荀子的这种主张,被称为"性恶论"。
著作《荀子》。
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的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的完整,儒家的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的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在全国公务员考试中,常见到文学类常识判断题,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代表思想都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知识点,主要以识记性题目为主:
试题练习1
(单选)主张性本善的是儒家的哪一位代表人物(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答案】B【解析】孟子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
试题练习2
(单选)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的正统地位,取代了( )的地位?
A.法家 B.墨家 C.道家 D.名家
【答案】C【解析】西汉初期,尤其是文景之治时期,一直采纳的是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当时道家是正统地位,汉武帝之后儒家取代道家,成为正统思想。
我国的基本国策知多少
如同每个人都有自己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一样,每个国家也有自己赖以生存发展所要遵守的基本准则和保障,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谈及的话题:基本国策。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基本国策吗,它们在今天又有哪些改变与新发展呢?下面政华公考就带着大家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基本国策: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存在着人口基数大且人口素质较低等问题,影响到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为解决此问题,我国便于推出了计划生育政策。该政策主要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但是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我们老龄化趋势的日趋严重,急需劳动力人口投身现代化生产建设,2021年对生育政策作出了部分修改,即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得到缓解后,如何解决现有人口的就业问题又出现在了考卷上。我国政府给出的答案便是对外开放,即引进来和走出去,放宽对外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保护政策,积极主动地加大对外交往,让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发展开放型经济。于是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开始在我国投资设厂,我国本土的出口导向型企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就业问题得到缓解。
就业问题的解决得益于第二产业的发展,但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仅仅掌握加工制作业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应当向核心的科学技术进军,而人才便是掌握核心技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为此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政策主张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不谋而合,双减政策落地、职业教育蓬勃发展,都是在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高质量人才做准备;
在人才的助力下,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的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污染环境等问题,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受到了破坏。国家从长远利益出发,制定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了计划生育、对外开放、科教兴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试题练习
(判断)人才强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答案】B【解析】在科技领域我国的基本国策是科技兴国,科技兴国于1995年首次提出,并在1996年被定为基本国策,非人才强国。故本题答案为B。
行政执法的特征有哪些
1、主动性。行政执法是为了实现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一种活动,它必须依职权积极自觉地采取行动,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进行行政执法,否则,就可能失职或是玩忽职守。这是行政执法不同于行政司法的一个特点。行政司法行为是一种事后性的救济行为,一般说来,没有当事人的主动申请,裁决机关不得主动采取行动。当然,行政机关行政执法的主动性,必须是依法的主动;没有法律依据,则不得主动。因为,在行政执法领域,一方面是依职权执法,另一方面则是依相对人申请执法。总之,行政执法必须依法进行,体现的是“没有法律便没有行政”的原则精神。
2、广泛性。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在国家的行政管理过程中实施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国家行政管理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因而也就决定了行政执法内容的广泛性。从我国现阶段的实践来看,行政执法不仅涉及公安、工商、税务、海关、文化、卫生、环保、城建、交通等众多领域,而且还广泛地涉及科技、教育、农业、林业、渔业等诸多行业。随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推进和日益发展,整个社会生活都将纳入法制的轨道,行政执法所涉及的内容将更加广泛。
3、具体性。与行政立法的抽象性和普遍性特征相比较,行政执法具有具体性和个案性等特征。尽管行政执法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它覆盖了国家行政管理各个领域,但从其性质上说,行政执法属于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它大多都是针对具体的人员和具体的事件所采取的行政行为,因而行政执法不像行政立法那样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而是具有具体性。
4、强制性。行政执法是法定的行政机关实施、适用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是贯彻、执行国家意志的手段,因而它必然具有国家意志的拘束力和法律规范的执行力。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如果行政管理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或不履行行政法律规范中所规定的义务时,就会受到行政处罚或行政强制,以达到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目的。当然,行政执法的强制性要由法律来明确加以规定,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必须依法进行强制。
刷题巩固
1、行政执法与行政权不可分离,这是由行政权的特点所决定的。下列不属于行政执法特点的是:( )
A.自由裁量
B.主体特定
C.不可放弃
D.不告不理
【答案】D【解析】行政执法具有以下特征:执法主体的法定性和国家代表性、执法具有主动性和单方意志性、执法具有极大的自由裁量性。
D选项错误,不告不理是民事司法的特点,不属于行政执法的特点。
本题为选非题。
故正确答案为D。
什么是再生水
水资源作为自然界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人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但近年来,水资源短缺与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于水资源的保护与再生利用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环保政策出台、水污染防治措施以及环保企业的崛起,让人们开始逐渐关注水资源的再生利用,今天我们来了解环保领域中的“再生水”。
什么是再生水?
再生水名字起源于日本,其实是在污水工程中常用的词汇,又称为“中水”。指的就是废水或雨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
再生水的产生是为了解决水资源的稀缺、减轻水环境污染而开发的第二水源,其实现了水资源的良性循环,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它的用途也很广泛,可用于地下水回灌,补给地下水源,防治海水入侵和地面沉降,也可用作工业冷却用水、洗涤用水、锅炉用水。当然再生水也可用于农作物灌溉用水、城市公园、景区的景观环境用水。
再生水具体用途如下:
1、可用于生态补水,比如城市景观水等;
2、生活用水,城市污水经过回用处理后可用作生活杂用水;
3、可用做冲洗车辆、清洗道路、城市绿化的浇洒以及冲厕用水;
4、污水经处理后的再生水可在工业中作为冷却用水等方面;
5、可作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灌溉、种植与育苗、林木、观赏植物的灌溉、种植与育苗、家畜和家禽用水;
6、也可作为饮用水水源。
再生水的价值体现
1、对于生态环境的价值
它的生态环境价值表现在生产使用再生水能够实现大大减少污水排放量、减轻水体污染;同时,还可以补给河流、地下水等水体,维持水体的环境生态功能,在净化水环境的同时又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2、对于人类的价值
再生水可以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从而减轻了对于人类生活周围的水环境影响,对于人们身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来说尤为重要。
其次,再生水为人们提供可循环利用的概念,减少了社会对原有的水资源的过度使用与浪费,保护水资源的同时又开发了新的饮用水资源,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整个社会,使用再生水替代清洁水,可以降低用水单位的用水成本,可以帮助企业节约成本,再生水是拥有环保与经济双重价值的存在。
再生水是城市的第二水源,对再生水的合理利用既能减少水环境污染,又可以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是贯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刷题巩固
1、下列选项中,可以使用再生水的是:( )
A.灌溉
B.冷却设备补充用水
C.牲畜饮用
D.城市喷泉
【答案】A、B、C、D【解析】再生水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再生水的用途很多,可以用于农田灌溉、园林绿化(公园、校园、高速公路绿带、高尔夫球场、公墓、绿带和住宅区等)、工业(冷却水、锅炉水工艺用水)、大型建筑冲洗以及游乐与环境(改善湖泊、池塘、沼泽地,增大河水流量和鱼类养殖等),还有消防、空调和水冲厕等市政杂用。再生水可以用于农、林、牧业用水可作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灌溉、种植与育苗、林木、观赏植物的灌溉、种植与育苗、家畜和家禽用水。
故正确答案为A、B、C、D。
盐为什么能融雪?
1、盐的溶解使含盐雪水的凝固点降低,因此在雪水中溶解了盐之后就难以再形成冰块;
2、融雪盐溶于水后,水中离子浓度增大,使水的液相蒸气压下降,但冰的固态蒸气压不变。为达到冰水混合物平衡共存时固液相蒸气压相等的状态,冰便融化,故洒上融雪盐可以除冰雪;
3、融雪盐的成份是氯化钠,和雪接触后,它是要溶解的,这里有个溶解平衡,平衡向着,盐完全溶解的方向进行,雪就在溶化,为盐提供溶解质水;
4、纯物质的熔点高,在雪中加入盐,使体系成为混合物,混合物的熔点变低,在同等温度下,高于混合物熔点,所以雪融化。
刷题巩固
1、为了尽快清除因大雪造成的道路积雪,常用的办法是撒“融雪盐”,其原理是:( )
A.“融雪盐”与少量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使周围的冰雪融化
B.“融雪盐”产生“保暖层”,使冰雪吸收足够的“地热”而融化
C.使雪形成“含融雪盐的雪”,“含融雪盐的雪”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融化
D.“融雪盐”有利于冰雪对阳光的吸收,从而加快冰雪的融化
【答案】C【解析】融雪剂的主要成分是氯盐,主要原理是当融雪剂溶于水(雪)后,其冰点在零度下,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因此在雪水中溶解了盐之后就难以再形成冰块。此外,融雪剂溶于水后,水中离子浓度上升,使水的液相蒸气压下降,但冰的固态蒸气压不变。为达到冰水混和物固液蒸气压等的状态,冰便融化了。
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