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2022公共基础知识文化历史:书法字体演进历程概述
2022-07-28 02:32
来源:政华公考

2022公共基础知识文化历史:书法字体演进历程概述

公共基础非法律部分的常识部分是考试中的重头戏,也是很多同学很头疼的部分。内容庞杂,知识点具体且容易混淆,所以只能靠日常积累来扩充自身知识。而今天我们要了解的就是相对来说考察频率较高的知识点——书法字体演进历程。

首先,我们要大概了解一下书法字体整体的演变历程: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每一种具体字体的相关知识。

一、字体概述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具备成熟体系的文字,顾名思义,是契刻于龟甲或兽骨之上的文字,主要应用于商朝时期。

甲骨文的发现是一个偶然事件。晚清金石学家王懿荣在购买入药的龟甲时,发现龟甲上刻有一些有规律的符号,这引起了王懿荣的好奇,他便开始到处寻找此类龟甲,几经波折,终于被他找到河南安阳这一甲骨文所在地。

甲骨文虽然相较纯粹的图画而言,已经有了对称、稳定的格局,也具备了用笔、结字、章法这书法三要素,但由于所处时代尚未完全脱离原始社会模式,故仍带有较浓重的象形意义。除此以外,在商朝时期,甲骨文自身的特点也随着社会风气不断变化,从宏放雄伟、不拘一格到恪守成规、书法谨饬再到严谨细瘦、行款对称,充分体现了不同君主的治世风格。

(二)金文

商周时期,青铜器鼎盛,而铸造在商周青铜器上的文字,就是我们要介绍的金文,也称钟鼎文。

金文历经商代末期、周朝乱世、秦灭六国,共计800余年,3722个金文文字,记载了当初那个混乱年代诸多大事。但除了它所记载的事实外,金文本身的铸造工艺也令世人惊叹,商周时期的工匠们并未把文字刻印在青铜器外,而是选择了难度极高的青铜器内部,这就需要在铸模上刻印金文,但这项工艺到底如何完成,至今仍无人破解。

(三)篆书

篆书可分为大篆与小篆,我们主要讲解的是由秦始皇推广开来的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维护统治,故实施“书同文,车同轨”,命丞相李斯在原有文字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出了小篆这一字体。

小篆讲究横平竖直、粗细均匀、平衡对称、上紧下松,笔画复杂但字形优美,且保留了一定的象形字特征。到了汉代,小篆进一步改良,从轮廓、笔画、结构等方面简化定型,削弱了象形字特征,使得小篆更易辨别,避免混淆。但秦朝统一小篆字体,是中国第一次有系统地将文字的书体标准化的实践。

小篆传世佳作不多,例如《秦山刻石》残部,但仅存10字《泰山》《琅琊台》二石的小篆真迹拓片存世《会稽》、《峄山》仅有后人摹刻本传世

(四)隶书

根据我国当前的出土简牍,隶书始创于秦朝,东汉时期达到巅峰,上承秦篆,下开魏晋先河,对后世书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书产生之前,秦小篆为主流文字,但小篆笔画复杂,书写效率低,故应运而生了简化之后更书写便捷的隶书。与小篆相比,隶书减少了笔画中的弯弯绕绕,更加倾向于平直方正,横长竖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隶书风格多样,故有多种代表作。端庄如《西岳华山庙碑》、《礼器碑》飘逸如《曹全碑》、《孔宙碑》雄放如《石门颂》、《杨淮表记》等,皆为上佳。

(五)楷书

随着人们对文字的使用愈加熟练,文字也趋向简化,故隶书的简化体——楷书便出现了。《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

从汉朝开始,众多书法大家都开始了对隶书的加工改造,魏晋南北朝时期,百花齐放,魏碑风格迥异,各有不同。而到了唐朝,楷书逐渐形成规范,产生了楷书四大家里的前三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世称“颜筋柳骨”就是其中二位大家。其中欧体较飘逸,颜体较丰腴,柳体较正直。但随着巅峰退去,楷书规范过渡,直到宋元时期才又迸发活力。宋末元初的赵孟頫,即楷书四大家的最后一家,以恬润、婉畅的风格独成一体,也影响巨大。

楷书流传时代较长,且留存完好,故有大量代表作,如欧阳询的《九成宫》、颜真卿的《告身书》、柳公权的《神策军碑》、赵孟頫的《洛神赋》等。

(六)草书

草书由于其字形过于简单,极易混淆,所以虽具有美感,但并未成为主流字体。

草书起源于汉代,虽然看起来狂放不羁,但内有乾坤,有章法可循。初期的草书打破了隶书的规整,笔画勾连,但仍字字独立,到了汉末,便开始上下字相互牵连,偏旁笔画皆被简化,再到唐代,则更是简单到极致,千奇百怪,笔势连绵环绕。但也正是这种发展趋势,使得世人很难辨别所写文字,故流传范围较小。

在唐代出现了张旭与怀素二位草书大家,他二人擅长狂草,但已完全脱离实用意义,只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世称二人为“颠张醉素”。其中张旭被称为“草圣”,代表作《千字文断碑》、《古诗四首》怀素代表作为《自叙帖》。

(七)行书

楷书辨识度高但书写速度慢,草书书写速度快但辨识度太低,故中和二字特点的行书就出现了。行书实用性与艺术性皆高,是集大成者。

行书历经魏晋和唐朝的发展期,到达了宋代的巅峰,成为诸多字体中的主流文字。行书集各家之长,避各家之短,故其字形飘逸,独具美感,同时具备书写便捷,辨识简易的特点,成为最经久不衰的字体,至今仍是高峰。

行书大家众多,最为人熟知的当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一副《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将行书的美体现得淋漓尽致。除此之外,还有颜真卿的“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苏轼创作的“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等,皆为明珠。

二、考察方式

关于书法字体演变历程的考察方式较多变,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种,考察字体演变顺序。多为单选题,需要同学们将选项里给出的字体按照从早到晚的顺序排列,并选出排列正确的选项。这类题型就需要大家将字体演变顺序牢记,但难度不高

第二种,考察字体及其对应特点。多为单选题,需要同学们根据题干给出的字体名称选出对应的特点,或根据特点选出对应字体。这类题型难度较高,大家需要总结各类字体独具特点以及区别,难度中等

第三种,考察字体及其代表人物、代表作。可单选可多选,需要同学们记住每类字体的代表人物,如楷书四大家、“天下第一行书”等。但相对来说不易混淆,难度较低。

整体而言,书法字体演变历史包含知识点较多,需要大家多做区分,多总结。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