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阅读
同心共筑平安梦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热点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就像浩瀚东风涤荡污浊,扫出了朗朗乾坤、盈盈正气,为新时代加强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清除了绊脚石。实践证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符合国情、符合规律、符合人民意愿科学制度,惟有继续贯彻这一制度的基本要义和重点任务,才能形成社会治理的新思路新格局。
【综合分析】
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向前发展的,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基层矛盾纠纷的调解就显得尤为重要。枫桥,是一座桥,一座连接党心民心的同心桥,一座通向和谐安宁的平安桥;枫桥,不仅是一座桥,更是一座新中国基层治理的丰碑。几十年来“枫桥经验”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由基层治理的“金字招牌”蜕变为新时代社会治理的“致胜宝典”。在这宝贵经验的指引下上海奉贤探索“宅基信访”新经验,变“上访”为“下访”,变“接访”为“走访”做到防患于未然;福建福清“村民说事评理会”让干部群众面对面,对话交流村民反映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山东济宁建设“和为贵”基层矛盾调解中心,将特色传统文化融入基层治理,形成和善家风民风……凡事出新,必有策应。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化解矛盾有了新招数新办法,社会环境就会展现新面貌,基层治理也会获得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
随着时代发展“城市眼”、“城市大脑”、“乡村微脑”等数字化、智慧化手段将各个部门紧密联系,通过数据共享在社会治理中已经发挥出了巨大作用,不仅政府通过它们实现智能化科学治理,市民也能凭借它们触摸城市脉搏、感受城市温度、享受城市服务。不知不觉中群众也愿意加入治理队伍,成为这些智能化的“触角”,进一步织密治安防控的“天罗地网”。近年来,北京“朝阳群众”、天津“小巷管家”、各地“网格志愿者”等志愿队伍在疫情防控、打击违法犯罪、为群众排忧解难上“战功卓著”,成为维护一方平安的不可或缺重要力量。天下大同,人人为公。只有依靠人民,社会治理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源动能;只有动员人民,社会治理才能形成同心同德、团结协作的强大合力;只有为了人民,社会治理才能占领大公至正、造福百姓的价值高地。
站在今天社会治理的新起点上,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社会更加令人期待。大道至简,行则将至。未来道路上还应踔厉奋发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直面惊涛骇浪勇敢走向世界
热点背景
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深入阐述推动全球发展的中国主张,呼吁各国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推动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加有韧性的全球发展。
“我们要推动更加包容的全球发展。团结就是力量,分裂没有出路。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应该同舟共济。”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为推动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开辟合作共赢的新境界注入强劲动力。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中国共产党提出“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带领中华民族从“一穷二白”走向“脱贫致富”,带领中华儿女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立足当下,中国共产党继续推出“一带一路”的时代布局,既植根历史,又面向未来,既实现经济融合,又推动成果共享。展望未来,中国需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推动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加有韧性的全球发展。
【综合分析】
“甘蔗同穴生,香茅成丛长。”习近平主席引用印尼谚语,道出一个朴素真理:分裂对抗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团结共生才是正确选择。“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是对外开放的真实写照,也是共同发展的战略机遇。我们要抢抓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机遇。企业需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与其他国家、其他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我们要抢抓“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企业与企业实现经济融合、成果共享,从而开创发展新空间、谋求发展新活力。我们要抢抓合作共赢的战略机遇。企业既要立足自身优势,又要实现资源互补,在努力和磨合中实现共同发展。可见,只有拥抱世界、彰显价值,企业的未来才能稳步向前。
经济全球化潮流滚滚向前,科技革命深入发展,治理体系深刻重塑,国际格局加速演进,和平大势不可逆转。但与此同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战乱恐袭、饥荒疫情此伏彼现。因此中国应发出自己的声音,把中国经验讲出来、中国故事传出去。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经验,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国际社会也应该致力于建设开放型世界体系,不应该以邻为壑,构筑“小院高墙”,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
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的时代,这是一个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代。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是推动发展的有效举措,更是实现繁荣的应有之义。要实现中国企业的乘风破浪,既需要抓住一切机遇,也要应对一切挑战,更要实现合作共赢。多措并举,让中国企业的明天更加辉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早日实现。
学会用科技理解文化
热点背景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深入协同,科技创新正在释放巨大能量,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模式。”这既是对当前科技与文化等关系的准确定位,也是对广大科普工作者创新科普实践、加强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提出的政策支撑与更高期望。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问题碰撞着旧的秩序,挑战着原有的价值观念。如今引发讨论的人工智能伦理问题、人工智能技术漏洞归责问题让人类陷入抉择。其实,科技的发展最终是为人类生活水平提高服务的,而非颠覆人类文化。我们要用科技来理解文化,以此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
【综合分析】
步入现代社会,许多人哀叹传统文化的式微,传统文化犹如明珠蒙尘得不到年轻人的青睐。其实,这和社会转型后文化传播方式剧变有关,在互联网蓬勃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飞速革新的时代,中华传统文化也必须搭上科技的“快车”,才不至于落后。如故宫开发的App客户端,能让用户多角度清晰直观地感受精美文物藏品的魅力;拙政园推出AR全景游园体验,让丰富的文化内涵借助科技载体精彩地呈现。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强国建设最厚实的土壤,我们要运用好科技力量,让这片土壤绽放出最鲜艳的文化之花。
不仅仅是传统文化要依靠科技继承发展,现代文化也必须与科技融合,从而实现不断创新,实现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科技可以带来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如二次元虚拟歌姬初音未来能通过全息投影技术举办演唱会;科技更可以带来商业模式的变革,如“付费知识经济”的兴趣就是依靠科技打出的漂亮仗。知乎的live开创付费知识讲座视频授课模式,让用户的知识变带来了货真价实的商业价值。而文化产业如果不能和科技融合,就难免在时代进程中被抛弃,旧的杂志报纸如果没能从纸媒向电媒转型,则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用科技来理解文化,就是让科技成为文化市场痛点的解决关键,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新科技的冲击,人们也在经历一个思考和适应新事物的过程,人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并通过实践检验认识的正确性。智能人脸识别技术引发人们对技术安全的疑虑,其实当扫码支付方式出现时,人们也是充满不信任和怀疑。但是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完善,原理知识的普及,人们渐渐对新技术习以为常,价值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被转化。旧的科技也是人们理解新科技的基础,科技带给人们的是前所未有的新思潮,促使人们了解并接受新文化,形成新的价值观念。
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最终都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运用科技,就是让科技服务文化,用科技理解文化,焕发传统文化新升级、迸发文化产业新活力、引领科技文化新思潮,真正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核酸屋变身发热诊疗站
热点背景
2022年末,有媒体报道“核酸屋变身发热诊疗站”,引发广泛关注,在这个“诊疗站”,居民通过接受全科医生初步诊疗,仅用10分钟即可完成诊疗配药流程,患者用医保卡、刷POS机均可结算。医生在此期间会开具详细医嘱,并提供全天候的线上问诊,若患者症状严重,诊疗站可联系上级医院直接转诊。全面放开后,在药品急需难买的当下,如此周到贴心服务赢得了所有市民的一致点赞,并纷纷要求大力推广。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一、诊疗站改造的意义
1.响应市民需求。满足了市民便捷就医的需要,简化就诊流程,为患者提供便利,尤其对急需用药、手上没药的市民而言,可解燃眉之急。
2.增强抗疫信心。家门口就有就诊渠道,减少了群众的焦虑情绪,稳定群众情绪,避免“囤药”问题现象的扩散。
3.盘活现有资源。随着疫情进一步发展,从前的核酸检测点已经不再提供核酸检测服务,大部分检测点均已闲置,政府部门着眼于此,将核酸检测点改造成诊疗室,有效利用了闲置资源。
4.避免医疗资源挤兑。以往重症患者会先去医院,改造后的诊疗室有效分流发热人员,缓解了医院的就诊压力,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发热患者以及接诊能力,避免过渡期和高峰期医疗资源挤兑发生的可能性。
5.提供应急实例。苏州此举为各地区应对疫情做出实例,提供了特殊时期抗疫应急的范本思路,让“如何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这道题变得更加“可解”。树立政府公信力,规避“塔西佗陷阱”。
二、作业如何“抄”
1.确保质量过硬。科学选址,根据执业医生数量测算改造量,要提供起码的咨询功能和药品供应功能,不可成为“摆设”。
2.紧抓核心难题。部分地区尤其是乡镇购药就医仍有困难,在各省市逐步推广应对措施时,也不能忽略各村镇基层的就医购药问题,快速落实相关政策,缓解供需问题仍有必要。
3.结合实地特色。应重点加强“十五分钟生活圈”里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且北方、基层地区不必盲目照抄。北京朝阳体育馆设置的发热门诊正式开诊;长沙对集装箱进行进一步改造,启用集装箱门诊;山东部分地区还将方舱隔离点改造为临时发热门诊;多地启用发热诊疗车……
建设“口袋公园”增添生活乐趣
热点背景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印发通知提出,2022年推进全国建设不少于1000个城市“口袋公园”,促进解决群众身边公园绿化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口袋公园”是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面积一般在400至10000平方米之间,类型包括小游园、小微绿地等。因其小巧多样、环境友好、方便群众使用等特点,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综合分析】
作为面向公众开放、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口袋公园因其小巧多样、环境友好、方便使用等特点,也被不少人称为“袖珍公园”。尽管“口袋”不大,但胜在星罗棋布、绿意盎然,满足着人们对宜居宜业的要求,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中勾勒出一片片休憩的空间。
从城市规划发展的角度来看,口袋公园大多是“点空间”,往往在城市景观中处于不起眼的位置。然而,从使用频次角度观察,口袋公园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等方面则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从街角的绿地景观,到楼宇间的小花园,再到社区里的健身区域,就近布局、简约时尚的开放性空间,集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于一体,让城市变得更加绿色、宜居,为人们在家门口拥抱“诗和远方”提供了更多可能。
在湖北武汉,“辉煌口袋公园”不仅让当地卫生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而且为附近居民增加了急需的配套活动设施;在福建泉州,口袋公园建设注重融入闽南建筑文化,利用街头巷尾搜集的旧石构件等砌筑花池,赋予小微绿地以文化内涵;在山东青岛,以社区音乐、爱情花卉、大海为主题的口袋公园成为当地地标,集休闲游览和文化体验于一身……各地的实践证明,让更多口袋公园成为幸福乐园,不能只对城市的小空地做简单修饰,而要在充分考虑周边群众需求,强调历史文化、原有地形地貌和大树老树保护等前提下的“精雕细琢”。这是口袋公园建设的明确要求,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
【发展规划】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当口袋公园绣出城市的方寸之美,如何让口袋公园得到可持续的管理维护,从“增绿”变“常绿”,是各地必须面对的治理课题。如今,有的地方聘请当地居民担任“市民园长”,他们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的城市鼓励企业参与相关服务供给,解决好长期存在的管护难题;有的公园专门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努力形成长效机制……可见,愿意在建设上费心思、在维护上下功夫,家门口的公园就能长久发挥绿化、休闲的服务功能。让更多人既是发展城市、建设家园的受益者、共享者,也是服务城市、守护家园的参与者、贡献者,才能在共建、共治、共享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之路。
让人工智能成为“智慧动能”
热点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对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作出重要论述。他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
科技部、教育部、工信部等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统筹人工智能场景创新;科技部发布《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近段时间,助力培育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政策措施接连出台,为牵引推动人工智能落地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存在问题】
作为一把“利刃”,人工智能技术如若不“以民为本”为理念,使用不当便会产生难以预计的“灾难”,可能会引发就业、伦理、安全等问题。
就业方面:由于在劳动效率成本等方面有明显优势,部分行业的工人可能会面临失业危机;
伦理方面:可能会产生马太效应,即人工智能的应用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必然会导致不公平竞争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会拉大社会的贫富差距,让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安全方面:引发隐私与信息安全问题。指纹识别、面容识别等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均与人工智能相关,若人工智能的行为边界与行为主体不明确,会引发诸多社会问题。
【综合分析】
从人脸识别的逐步应用,到方兴未艾的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正在越来越多领域发挥作用。“人工智能+教育”促进教育改革,推动教育更加公平开放;“人工智能+医疗”助力医疗改革,推动医疗资源更好下沉基层;“人工智能+治理”创新着基层治理的自我革命“人工智能+文化”焕发出优秀历史底蕴的二次生机……
人工智能正在或即将改变人类的生活生产学习方式,从出门必须带钱包的习惯到手机支付走遍天下的便捷生活,从寒冬腊月马路边招手打车到如今滴滴出行只打家门口,从出行问路的尴尬到“一机在手天下我走”的潇洒,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发出内心的感叹:如今便是互联网+智能最好的时代!
未来几年是人工智能技术跃迁的重要窗口期,随着应用场景资源的持续开放,场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人工智能与产业的融合必将更加紧密,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必将迈向更高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动能。
坚持人民至上 书写大国情怀
热点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响亮地提出了“六个坚持”,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为下一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基调,指明了发展方向,尤其是居于首位的“坚持人民至上”,更是延续了党和政府一直以来的工作重心和目标。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体察群众愿望,从人民群众热切盼望的具体事情做起,尽心尽力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因
1.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坚持人民至上,这是党的宗旨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造福人民,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所有党员都要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出发点对,我们才能最终回归到出发点来!
2.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从“能吃饱肚子”到“吃‘净颗子’”,再到“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社会主要矛盾已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过去的吃饱穿暖到如今的关注生活品质,民众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精细化,只有立足人民,坚持群众路线,才能真正地听民声、知民意、解民忧。
历史和现实证明。从建党引领中国开启开天辟地的变化,到建国实现中国的改天换地,再到改革开放促进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转变,再到如今进入新时代书写惊天动地的新面貌,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一系列实践无不证明了只有坚持人民至上,才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如何坚持人民至上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坚持人民至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多方发力:
1.听民声。民生是最真实的反映,只有倾听民声,才能精准施策。因此要畅通民众反馈渠道,结合互联网+,设立反馈机制,鼓励群众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映。领导干部也要转变政绩观,深入基层走访调研,不看政绩“风景线”,直接深入到乡村农户或田间地头,汗水同百姓洒在一块儿,两腿和百姓走在一块儿,也就听到了原汁原味的意见,清楚了带着露水珠儿的民声,再去服务民生当然心和志同,不会走样。
2.惠民生。各级党员干部要唱响实干争先,坚持执政为民,既当改革促进派,也当改革实干家,共同推动各项工作部署落地见效,努力当先锋、做表率、走在前,杜绝工作打折扣,要主动作为、善于作为、敢于作为,确保实现民众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弱有所扶、老有所养。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热点背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现阶段我们已经在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精神文明建设却没有跟上物质文明的脚步,很多地方依然存在农民思想落后、农村传统文化传承意识不强等问题。因此在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培育乡村新风,传承乡土文化,提振农村精气神。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综合分析
1.重要性:帮助农民改变落后思想观念,摒弃陈规陋习,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的精神支持和智力支持;促进乡村文化与其他领域的融合,通过乡村文化与旅游业、科技、特色农业、特色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文化附加值提升;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使村民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帮助村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建公序良俗,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构筑道德屏障。
2.必要性:农村一些地方不良风气还未杜绝,一些陈规陋习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如天价彩礼不断攀升,人情礼金名目繁多、层层加码,打牌赌博、封建迷信等歪风蔓延;还有一些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不健全,传统文化被忽视、被破坏。
提出对策
1.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通过多样化活动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建立多元供给模式,壮大人才队伍。
2.深入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关键狠抓落实。建立地方领导责任制,明确责任分工,实行督查考核,督促切实执行。基层党员干部要做规则的向导,做移风易俗的先行者、倡导者,带头示范、躬身践行。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村规民约、乡村理事会的作用,用法治和规则约束村民攀比炫富、铺张浪费的行为。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
热点背景
党的二十大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深入分析管党治党的新形势新要求,重申了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郑重提出“三个务必”“两个永远在路上”,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始终,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全面部署。这体现了党对严峻复杂考验的清醒认识,对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把党建设好建设强。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新时代历史方位,以强烈的历史自觉、历史主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的战略部署,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同中国共产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和深远历史意义。
【必由之路】
全体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主动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确保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一切行动听从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指挥。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必然联系】
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牢记“三个务必”,以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持之以恒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激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贯彻落实】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把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党的建设第一位的任务,并对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加强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等作出具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对反腐败工作全方位、全过程的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和工作部署,确保党中央牢牢掌握正风肃纪反腐的领导权、主动权。
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并指明了新时代反腐败斗争的基本原则、方针方略、关键领域、重点任务。与腐败作斗争只能进、绝不能退,要始终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更加有力遏制增量,更加有效清除存量。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完善防治腐败滋生蔓延的体制机制,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使严厉惩治、规范权力、教育引导紧密结合、协调联动,不断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
传承民俗文化 促进文化繁荣
热点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就国家文化软实力阐发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当下,讲好中国故事,必须树立强烈的文化自信。在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广大群众既需要阅读和领悟文化经典名著,也需要对我国民俗文化的认同和习得。因此,讲好中国故事,离不开讲好民众的节日故事、仪式故事、工匠故事、史诗故事等,这其中自然离不开民俗学的重要作用。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核心观点】
民俗学作为一门记录民间风俗习惯和民间观念等的人文学科,是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但民俗学却常常被认为是一门与瞬息万变的现代生活脱节的学科,抑或是一种追究于文化细节或古老俗话的学科,其实不然。许多学者认识到,民俗学派的旨趣和目的之一是资助国家新文化建设的科学决策,民俗学者应该力争以自己的知识积极为国家新文化建设的科学决策服务,使它更符合中国的国情,更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年年过春节,家家都要贴春联。时间过了一年又一年,年年人们都挂“桃符”。一直到了五代的时候,后蜀的国君叫孟昶,在“桃符”上题了两句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挂在门的两边。这是我国第一幅联语对联。后来,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都时曾下令,除夕之日,各个公卿家,门上都要加贴春联一幅。这时的春联已经是写在红纸上了。起初,春联只限于官府门第,后来一般平民百姓家也都张贴起来了。从那以后,春节贴春联便成为我国人民的一种风俗,一直传到现在。以春节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构成了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必须传承民俗文化,促进文化繁荣。
【综合分析】
目前在民俗学的学科建设及发展历程中,学术研究与国家文化政策之间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联系。一些研究者或者理论功力不足,或者对国家政策关注不够,导致学术研究和现实文化发展融合不够。民俗学界的一些研究过于琐碎或地方化,而来自民俗文化的建言献策少之又少。民俗学界需要在重视民俗文化的语境和民俗事象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关注民众日常生活现实,发掘民俗背后的现实文化意义。同时,民俗学研究者对民俗文化的挖掘既要不断深入,又要注意提炼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要素,从而使学科发展对国家文化战略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民俗有巩固民族、部落或家庭的认同观念的作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社会成员,他们在同一类型或模式的文化环境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形成相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这种为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民俗文化,维系着群体的心理,是产生和形成凝聚力及向心力富有源泉性的强大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优秀的民俗文化,它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巩固和发展,其维系功能是巨大的,是长久的。民俗以它独到的群体凝聚力,使得某地域内的人在公有的习俗纽带的联系中,形成感情的融洽契合,产生了团结和秩序。尤其是到了异土他乡,民俗的群体凝聚力极易显现它的力量的。
传统文化讲究崇尚伦理道德、注重人文理性、强调和谐观念、倡导忧患意识等等,学习和研究这些中国传统文化,进而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对国民全面素质教育的培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宗旨就是为了在新的形势下,继承、弘扬、提高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我国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集中起来,并与革命传统相结合,赋予新时代内容,容纳新的时代精神,达到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古为今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
【提出对策】
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采取了扶持良俗、改造陋习的政策,我国也不例外。如今,一、在国家文化战略视野中发展民俗学学科,需要我们丰富民俗学的学科内容,促进民俗学的社会应用和政策回应,同时也需要在多元文化交锋交流中,立足本土民俗学学科的发展,挖掘民俗文化的精髓,在跨文化交流中讲好中国民俗故事,在国家文化战略和国际话语中掌握主动权,在国际民俗学发展中确立中国民俗学的应有地位;二、移风易俗,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中国政府已把清明、端午等中国传统节日划分为中国法定假日,保护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上已采取了措施,我们应当响应中国政府的号召;三、增强自己对中国传统民俗的认识,积极参加各式各样的民俗活动中去,让我们新的一代中华儿女以我们中国优良的传统民俗为纽带,紧紧地将五湖四海的炎黄子孙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