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申论热点
严把安全底线,守护万家团圆
【热点背景】
春节,以独有的韵味传递家的温馨与年的喜悦。在这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的时刻,安全生产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松懈。越是佳节临近,越需要绷紧安全之弦,严守安全底线,用实际行动守护千家万户的安宁,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
公考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安全生产,绝非一句口号,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参考对策】
抓好安全生产,要把预防摆在首位。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更是防范和遏制安全事故的第一道防线。春节期间,企业更应强化安全意识,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有人负责、有人监督。要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安全设施,确保生产设备和工艺的安全可靠。只有真正将安全生产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不忽视生产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细节,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抓好安全生产,要脚踏实地、落到实处。从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到完善安全设施,从严格隐患排查到强化应急准备,再到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每一步都需扎实推进,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企业要确保每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安全规程,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策。相关部门在提高排查整治质量的同时,还应加强安全监管力度,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进行持续跟踪和深入检查,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不走过场,
抓好安全生产,要形成合力、齐抓共管。要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形成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同时,加强安全宣传和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广泛宣传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营造人人关心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的良好氛围。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每个人自觉的行动指南,共同筑起安全生产的铜墙铁壁。
安全生产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这个充满喜悦的节日里,让我们从每一个细节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让安全成为欢度佳节的底色,让幸福与安康伴随每一个人。
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热点背景】
从天宫、北斗、嫦娥到天和、天问、羲和,中国航天不断创造新的历史。这背后,有一大批航天青年挑大梁、担重任,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勇于创新突破,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发出青春的夺目光彩”。2022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回信时,勉励广大航天青年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再立新功。对广大青年来说,矢志创新创造,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应是一贯如初的追求。
公考角度解读
【综合分析】
青年常为新,青年也最能为新。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青年突击队,啃下沉管预制、最终接头等“硬骨头”;以年轻人为主体的中国海油“深海一号”开发生产团队,攻克多个技术难关,推进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进入“超深水时代”;沈飞第一批“罗阳青年突击队”成立后,航空工业累计超37万人次青年参与其中……开拓创新,激发着青年热情;创新创造,激励着青年攀升。实践表明,充分把青年群体中蕴藏的创新力、创造力激荡出来、挖掘出来,创新的“冲刺跑”就能成为青年人一棒接一棒的“接力跑”。
【参考对策】
创新创造没有捷径,唯有奋勇者能胜、唯有坚韧者能赢。广大青年,正是这样的奋勇争先的生力军。多波段脉冲单自旋磁共振谱仪,在技术水平上已经达到国际领先,不过曾经一些部件仍依赖进口。中国科大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王鹏飞和团队,靠着不服输的干劲,开展关键部件和关键技术的攻关,部分核心零部件已实现自主研制。很多前沿科技、未来领域,往往都面临“没有路”的情况。广大青年自己必须闯出一条新路,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敢于闯“无人区”,锤炼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惟其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才能于攻坚克难中收获成果、立于潮头。
创新的大门,向青年敞开着;创新的事业,呼唤青年勇奔赴。同时,勇于创新、善于创造的青年,应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既培养自我敢为人先、敢于突破的精神品质,又注重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这意味着,广大青年在创新创造创业中走在前列,不仅是个人的事,更与党和国家事业、人民群众福祉息息相关。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始终筑牢理想信念,把初心和使命体现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具体行动上,自觉担起民族复兴重任,广大青年以创新创造点燃奋斗激情,以奋斗拼搏融入时代洪流,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这是青春本色,也是时代召唤。面向未来,还应继续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为青年创新创造、成长成才提供有利条件、培厚“优渥土壤”,全力帮助他们“挑大梁”“当主角”。我们一起用欣赏和赞许的眼光看待青年的创新创造,积极支持他们在人生中出彩,为他们取得的成就和成绩点赞、喝彩吧!
写好春节民生答卷
【热点背景】
近日,人社部等部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对接活动,保障节日用工需求。在浙江温州的一场节前岗位对接会上,60多家企业提供了3000多个岗位。对快递、家政等春节用工高峰行业,很多企业开出3倍的工资来留人。一些快递企业也积极响应,通过发放红包等方式加强对骑手的关怀,全力保障春节运力,努力为广大商家和消费者提供专业高效的即时配送服务。
公考角度解读
【标准表述】
民生连着内需,也连着发展与活力。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助于扩内需、促消费,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
百姓的事是最重要的事。吃饱、穿暖、住好,这些事是家事也是国事,把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好,才能让老百姓心情愉快,有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民生越有温度,信心就越充足,内生动力就越强劲。春节是辞旧迎新、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积蓄动力、再启新程的起点。春节期间做好民生关怀,解决群众实实在在的问题,能拉近干群距离、融洽党群关系,凝聚起携手向前的信心和力量。
【对策表述】
写好春节民生答卷,须稳物价保供应,保障民生物资量丰质优,确保老百姓餐桌充实、心里踏实。米面粮油是否品类丰富价格稳定、禽蛋肉奶是否丰盈多样供销两旺、瓜果蔬菜是否品质优良供应充足,直接影响着老百姓能否喜气洋洋、热热闹闹迎新春、过大年。
“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肉案子”“油瓶子”怎么样,既关系着民生“小账本”,也连接着发展“大账本”。确保春节重要民生商品量足、质高、价稳,重点商品流通的“大动脉”与“微循环”都要打通。不仅干线运输要有力有效,末端配送也应及时到位。而要保证“微循环”畅通,物流企业须合理调配运力,关心关爱快递员等劳动群体,保障春节期间快递稳定运行。
尽心尽力畅通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可通过错峰放假调休,发放加班补贴、留岗红包、过年礼包等方式留工留人,保持物流人力、运力稳定。商品流通的“大动脉”与“微循环”都畅通无阻,定能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结语】
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各地区各部门尤其需要把民生工作重视起来并落到实处,不断推出有效举措,做好民生保障,把温暖和关怀送到千家万户,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平安祥和的春节。
火热“中国游”开放添新彩
【热点背景】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今年第三季度,全国各口岸入境的外国人达818.6万人次,同比增长48.8%,其中通过免签入境488.5万人次,同比上升78.6%。一批批漫步于名胜古迹、壮美山川、城市街巷的外国游客,为开放中国写下生动注脚。
【提出观点】
中国游何以成为流量密码?这背后,首先是超乎预期的政策利好和旅行体验。目前,中国已同24个国家实现全面互免签证,对16个国家实行免签入境政策,对54个国家实行72小时或144小时过境免签。缩减候检时长、推行自助申报等口岸便利化举措,开通更多国际直飞航线、扩大2小时高铁出行圈等多元交通方式,“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支付方式覆盖多种消费场景……一系列务实措施,从硬件、软件等全方位全流程提升便利度,拉近了外国游客与中国的距离。
【参考对策】
越贴近,越真实。正因置身其中,许多初次来华的外国人见到了“不一样的中国”,改变了刻板印象。“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多少地方,能在凌晨这样安全。”在中国街头闲逛的英国哈钦森一家如是说。“在中国,有一部手机就够了。”享受免签政策的马来西亚籍游客陈玉珍,体验“一机在手”畅游畅买。因为真实,所以可爱。事实证明,近距离感受一个真实、立体的中国,让更多国际友人对中国的认识日益丰富、全面。
越沉浸,越着迷。随着旅游便利化程度与时俱进,外国游客在华旅行更加追求沉浸式体验。纵情于山水之间,欣赏京剧、体验非遗、参观博物馆,在街头巷尾感受“烟火气”,尝试无人驾驶网约车……从湖光山色到文化艺术,从特色美食到高新科技,丰富的内容让外国游客赞叹不已。安全感满满,体验感十足,热情度满分。中国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文明之美,多姿多彩,令人着迷。“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游有了更多“打开方式”,有利于外国游客深入了解中国,增进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越开放,越自信。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开放的中国,才会成为现代化的中国。”中国游的蓬勃兴起,不仅折射出中国旅游市场强大的吸引力,有效激发了国内市场的消费活力,也有助于促进国内旅游服务和整体业态水平的提高,彰显新时代中国的魅力与开放姿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境外人员入境居住、医疗、支付等生活便利制度。”着眼未来,应当把握机遇,持续提升境外人员来华工作、学习、旅游的便利度,推动入境游市场高质量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明天的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必将越来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