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积累
经济向好 发展向前 民生向暖
【热点背景】
当前,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迎来良好开局,在持续承压中,中国经济走出一条回升向好的复苏曲线,取得殊为不易的发展成绩。中国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三分之一,仍然是全球增长最大引擎。
【考试角度解读】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方共同努力,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绩,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有望圆满实现,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升,在国内大循环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国家安全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夯实。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已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能源总量平稳增长,结构持续优化,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入冬以来,全国能源保供总体形势良好;出台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稳定房地产市场等一批政策举措,扎实推进保交楼工作……
就业、教育、医疗、托幼、养老、住房、环境,这些老百姓的身边事、贴心事、具体事正不断融入中国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不断变成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出对策】
1.加强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2.推动消费转型升级: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稳步恢复和转型升级,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加力提效用好增发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政府投资,调动民间消费积极性。
3.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推进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完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修订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此外,我国还将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重点发力。
文明,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热点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继承、创新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公考角度解读】
1.提出观点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这是唐代名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名言,意思是说,要想使树木生长得茂盛,必须稳固其根部,因为根深方能叶茂;要想使水流得长远,必须疏通其源头,因为源远才能流长。在这方面,有两句很形象也很贴切的话:“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简言之便是:文明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2.综合分析
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文化的吸引力与凝聚力,从而推进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华民族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以“仁、义、礼、智、信”为主体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更是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所在。在考察历史文化名城曲阜时曾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精神文明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根本支柱,而崇高的道德才是一个国家崇德向善的根本体现,是国家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
祖先们寻找出了最适合我们发展的思想观念与道德基础,它引领我们向往并追求着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并因此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心态与一往无前的力量,这种思想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身体,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如中国人崇尚的八雅“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中,善琴者豁达从容、善棋者睿智深邃、善书者自有风骨、善画者至善至美、善诗者韵至心声、善酒者胜友如云、善花者尊重生命、善茶者幽远淡然,我们都喜爱并追寻着这样的生活态度与处世风格。弘扬传统文化能够再次激发出我们血液里流淌的高尚品德,因此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并坚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有利于提高中国的软实力,文明和文明的发展高度就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软实力也是国家形象的一部分,是国家影响力的象征。我国本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我们的传统文化经久不衰且丰富多彩,这值得中华儿女为之骄傲自豪,这些传统文化也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应“妥善保管”并善加利用。
时代在不断发展,较古代而言,经济、医学、文化、科学等都有了极大的进步与改革,但是传统文化中仍有许多值得我们思索借鉴的地方。真正的传统文化是历经时代的洪流仍散发独特韵味的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底蕴,也是我们民族的自信。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一经提出,便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与支持,因为它唤起了国人心中共同的信仰,那就是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从未消失。
自古以来中华儿女便热爱着我们脚下的土地,信仰着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祖先,落叶归根便是这一信仰最直接的体现,而软实力这一概念的提出和被关注,也是中华民族重新建立文化自信的一种客观体现。虽然近代以来曾有过一段屈辱的历史,在这一时期人民曾对传统文化产生过质疑,也曾感到失望,然而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根深蒂固的影响又说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信心从未消失,我们也从未放弃过我们的文化,我们只是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不断地去改革,使我们的文化越来越厚重,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
从网络大国阔步迈向网络强国
【热点背景】
10.67亿人,居世界第一,这是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13.79万亿元,居世界第一,这是2022年我国网上零售金额;6.19万门,居世界第一,这是截至2022年11月我国“慕课”数量;…………这一组组世界第一的数据,映照出一个古老东方大国在互联网和信息化浪潮中的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公考角度解读】
1.综合分析
当今时代,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
习总书记深刻指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强网上正面宣传,维护网络安全,加快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主动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国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道,我国正在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阔步迈进。这一系列问题从侧面反映出,高考志愿填报领域存在着安全隐患,相关部门理应提高警惕、强化治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网络强国建设扎实推进,互联网正在不断造福国家和人民,激荡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2.参考对策
一、加强党的领导、提升治理水平,确保网络空间安全、清朗。备预不虞,为国常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络安全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一体推进、共同发展,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建立网络安全审查、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数据安全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等一批重要制度;强化网络安全治理,对多家平台启动网络安全审查;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强化网络安全检查,及时摸清家底、发现隐患、修补漏洞;出台《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健全国家网络安全应急体系;设立“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实施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积极探索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新机制新模式;连续9年在全国范围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大幅提升。
二、牢牢把握千载难逢的信息革命历史机遇,加快信息化发展。当前,信息技术日益成为重塑世界竞争格局的重要力量,成为大国综合国力较量的制高点。信息化发展,首先要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抢占信息时代发展主动权、竞争主导权。进入新时代,我国抓住时机加快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而5G技术,就是我国信息化核心技术突破的代表。目前,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性能最先进的5G网络,5G创新应用不断涌现,涵盖交通、医疗、教育、文旅等诸多领域。除了核心技术的突破,信息化建设必然要求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应用基础设施等建设,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
三、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信息化建设,是个大问题,而让全体人民共享信息化发展的成果,是一个大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提升信息化服务的普及力度,促进互联网普惠包容发展,特别是接续推进网络扶贫和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四、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贡献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中国方案。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变,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发生深刻变化。如何发展互联网、用好互联网、治理互联网,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深入参与搭建全球性、区域性多层次互联网治理平台,与世界各国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中国积极搭建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还积极与世界各国分享互联网信息化发展成果。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数字化转型,到5G、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致力于推动缩小全球数字鸿沟,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各国人民,与世界共享时代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