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申论大作文热点预测
“复活”唤醒过去 “活好”开窗未来
【热点背景】
“复活容易,活好难”一语道出“复活”与“活好”之间的难易悬殊。“复活”只是“活着”,意味着让曾经断裂、消失的东西重获新生、继续存在;“活好”则意味着要在生存的基础上求创新、谋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活好”,活得精彩,活出自我,活出生命力,我们要继往开来,在脱贫、民生、文化等领域,实现从输血到造血、从生存到发展、从物质富足到精神丰盈的飞跃。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复活”唤醒过去“活好”开窗未来
“复活”是唤醒过去,是夯实基础,“活好”是活力焕发,是开创未来。由“脱贫攻坚”到“全面振兴”,由“物质富足”到“精神丰盈”,由“传承过去”到“开创未来”……一路走来,我们披荆斩棘、继往开来,在民生各个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坚持稳妥地走好“复活”到“活好”之路,助力国家实现全面振兴发展。
以“传承”让文化“复活”,以“创新”让文化“活好”。传统技艺,蕴含古人智慧,体现中华文明,如今却濒临失传。只因随着时代发展,传统技艺距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人们无从领略其魅力。只有创新商品表现形式,密切传统技艺与现代人的联系,才能助其焕发生机活力。树皮造纸手工技艺独具特色却鲜有人问津,王陶然以真花真叶为造纸原料,将融入本地风貌的名画搬到纸上,从而形成文创爆款引发关注。市场的热烈反响提示我们,传统技艺的表现形式应随时代发展不断创新,只有历久弥新,才能传承发扬。
以“脱贫”让经济“复活”,以“致富”让经济“活好”。我国脱贫攻坚战虽已全面胜利,但部分乡村只是摆脱绝对贫困,农村产业有待振兴。这些乡村并无明显资源优势,农户大多采取传统生产形式,其收益一般。要想促进产业发展,必须创新生产方式。多年来,长茂村农业发展停滞,为打破僵局,该村成立合作社汇聚生产要素,将生产方式从独自耕种变为产业联合,充分发挥资源潜能,成功实现产业蝶变。如今,广大农村奔向乡村振兴的新目标,各地应注重创新生产管理方式,释放沉淀资源,推动产业兴旺。
以“物质”让社会“复活”,以“精神”让社会“活好”。过去,我国对于困难群众的救助方式主要为“供血式”的物质救助,且由于救助工作涉及部门较多、政策内容较复杂,总有少数困难群众未得到应有的救助。如今,C市N区探索试点“社区救助顾问”制度,通过组建社区救助顾问团队,建设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为困难群众提供物质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能力提升等服务,实现“造血式”救助。“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无方”,只有不断创新对困难群众的救助方式,才能切实满足他们的需求。
百年间,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治理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取得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历史告诉我们,“复活”是一道基础题,“活好”却是一道高阶题。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提升和超越的过程,身处其中的我们,要顺势而为,锐意进取,活在当下,拼搏未来!
七个着力
【热点背景】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重要指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即“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1.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1)各级党委(党组)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把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确保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不断提高领导宣传思想工作能力和水平。
(2)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政治责任,勇于改革创新,强化法治保障,建强干部人才队伍,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坚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新时代新征程,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迫切需要我们深入回答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党的思想理论研究,真正把一些重大问题从思想理论上搞清楚、弄明白,在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3.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的核心价值观,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书写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篇章。
4.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舆论导向错误,就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事业。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我们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
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主流舆论发挥作用的资源体系和传播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聚合资源、扩展渠道,需要我们顺应舆论传播规律,创新话语表达,直面热点和回应问题,在媒体与受众的积极沟通和良性互动中,形成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合力,提升新闻媒体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
5.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1)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赓续中华文脉注入固本培元、立根铸魂的思想力量。
(2)关键在于营造大众乐享的文化氛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目的是使大众不仅可以成为这些文化精粹的旁观者、欣赏者,更能成为参与者、创造者,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寻常生活。
(3)做到“两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6.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1)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公共文化服务,要立足城乡特点,打造更有特色、更高品质的公共文化空间,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增强实效性,不断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维度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书香社会建设。
(2)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要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让更多文化服务“线上开花”,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力。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不断提供更多更好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
(3)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有利于破解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分离,文旅融合形式化、浅层化的发展困境,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着力培育和壮大文旅融合市场主体,让龙头企业带动文旅产业链和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同时优化布局文旅融合项目,更有利于完善各方面各层次政策支撑体系,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7.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国际话语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1)要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坚持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净化“噪音”“杂音”,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2)推动中国道理和中国理论走向世界。客观真实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全面阐述我国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把传统文化中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推动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文艺精品、文化成果走向海外;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体现中国立场、蕴藏中国智慧的理念、主张、方案,让世界更多看到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3)创新国际传播和文化交流方式方法。在传播技巧上,加强国际传播理论研究,掌握国际传播规律,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信息接收特点和习惯的精准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在思想战略上,坚持以我为主,讲究舆论斗争的策略和艺术,主动设置议题,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提升重大问题对外发声能力。在机制设置上,用好高端智库交流渠道,完善人文交流机制,整合各类传播资源,搭建不同文明平等交流对话平台,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价值理念、政治制度、发展道路的理解支持。
(4)文明交流互鉴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夯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把握好中国经济的“时”与“势”
【热点背景】
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此时,“机遇”二字,已被赋予新内涵——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带来大量新机遇。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前行脚步坚定,在“时”与“势”的变与不变中,抓住机遇、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实现了新发展。
【提出观点】
当前改革开放进入了深水区、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进入关键期、产业转型发展进入重要节点。然而,当今世界不确定的风险仍有很多,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着多样性的风险和挑战。因疫情防控企业生产按下“暂停键”、国外恶意制裁国家发展遭遇“卡脖子”、外国战争动乱能源结构遭遇“大危机”。越是艰险越向前,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审视“时”与“势”,进行时机分析与形势估量,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笃定前行,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大动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中国的发展前景就会更加美好。
【综合分析】
正所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危机中蕴藏着机遇,危与机同生并存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笼罩上了阴霾,也让我国经济发展陷入了滞缓状态,但危机中总是蕴藏着机遇,许多国内企业在“危”中寻机实现了新发展。如杭州传统服饰公司与科研实验室合作,研制出抑菌仓,受到消费者的热捧;宁波服装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借助云洽谈,实现了业务出口。中国企业面对重重阻碍,不断尝试新方式、新方法、新手段寻求更多发展机遇,在面对风险和危机时,实现破局发展,赢得新生。因此,中国经济要迎难而上、危中寻机,从而渡过发展难关。
做好经济工作,要牢牢把握好中国经济的“时”与“势”。从“时”上说,今年要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从“势”上看,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瞄准企业运行负担重的问题,出台实施约2万亿元规模的减税降费举措;瞄准供给侧出现的结构性问题,大刀阔斧破除无效供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近年来,咬住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我国推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加快落地,打通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脉,助力中国经济向着中高端水平阔步前进。
大国经济,气象万千,沧海横流,浩荡前行。“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历史的机遇稍纵即逝。当前,中国经济的巨轮面临着惊涛骇浪,更要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稳中求进,把握好世界发展大趋势;危中寻机,抓住经济转型的大机遇;砥砺前行,坚定向稳向好的发展信心。中国经济必须审时度势,抓住机遇、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助推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