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行政处罚法修订版发布
2021-04-18 01:56
来源:政华教育

行政处罚法修订版发布

2021年1月22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将于2021年7月15日起施行。

那么,《行政处罚法》修订后考点有哪些重要变化呢?

考点一:明确行政处罚的定义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的行为。

新《行政处罚法》中增加了行政处罚的定义,为执法机关提供了法律依据。首先,明确了行政处罚的对象是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这要和刑事处罚、治安处罚等作出区分。其次,明确了行政处罚的方式,即“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比如“责令停产停业”属于行为罚,是减损权益的处罚,“罚款”属于财产罚,是增加义务的处罚。

考点二:丰富行政处罚的种类

行政处罚的种类在考试中属于高频考点,需要大家重点注意!!!

 

通过新旧对比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出,行政处罚有了更多更详细的种类,新增了通报批评、降低资质等级、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关闭、限制从业。

考点三:扩充行政处罚的适用情形

(一)不予处罚的情形

○ 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

○ 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

○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 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 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上述期限延长至五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形

○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有违法行为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 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 受他人胁迫或者诱骗实施违法行为的。

○ 主动供述行政机关尚未掌握的违法行为的。

○ 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其他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三)可以不予处罚的情形

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四)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形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有违法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无主观过错不处罚”、“首次违法可以不罚”“ 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追究时效延长至五年”等将会成为2021年行政处罚部分的重要考点,请大家务必知晓。

刷题巩固

根据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下列不属于行政处罚种类的是(    )

A.通报批评

B.没收财产

C.降低资质等级

D.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解析】B。本题考查行政处罚法知识并选错误项。根据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第九条,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通报批评;(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五)行政拘留;(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根据《刑法》第三十四条,【附加刑种类】附加刑的种类如下:(一)罚金;(二)剥夺政治权利;(三)没收财产。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故“没收财产”属于附加刑,不属于行政处罚。B项错误。因此,选择B选项。

 

担保物权

生活中存在着很多债的法律关系, 债权人在借贷、买卖等民事活动中,为保障实现其债权,经常让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担保。说到底,它就是为了保证债权的实现。生活中常见的担保物权主要有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担保物权在民法中是个非常重要的考点。

一、抵押权

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 

经常见到的是房屋抵押、汽车抵押。债务人将自己的房屋抵押给债权人,签订抵押合同,办理抵押登记,但是并不转移抵押物的占有,当债务人无法偿还债务时,债权人可以就该房屋申请拍卖,就拍卖价款优先受偿。这就是所谓的抵押权。

理论上,不动产、动产都可以抵押,但并非所有的都可以抵押。下列财产不得抵押: 

(1)土地所有权; 

(2)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3)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 

(4)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 

(5)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这些不能抵押的财产是考试中单选或多选题的常考知识点。

二、质权

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出质给债权人占有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质权最典型的特征是需要转移质物的占有,而且动产和财产性权利可以作为质物。

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权利可以出质:(1)汇票、支票、本票;(2)债券、存款单(3)仓单、提单;(4)可以转让的基金份额、股权;(5)可以转让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6)应收账款;(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出质的其他财产权利。

三、留置权

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留置权较多的发生在加工承揽、维修合同中,而且只能留置动产。

四、三大担保物权的区别

 


考试中经常见的是以案例的形式让考生分析出到底是哪种担保物权,上面这个对比表格非常清晰的给出了抵押权、质权、留置权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例题

【多选】甲向乙借款,欲以轿车作担保。关于担保,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呢?

A.甲可就该轿车设立质权

B.甲可就该轿车设立抵押权

C.就该轿车的质权自登记时设立

D.就该轿车的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

【答案】AB。解析:根据《物权法》规定:法律、行政法规禁止转让的动产不得出质。 

本题中,轿车可以设立质权。质权自出质人交付质押财产时设立。就该轿车的质权自交付时设立。因此,A正确。C错误。 

根据《物权法》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财产可以抵押:(六)交通运输工具;(汽车)可以设立动产抵押权。B正确。 

轿车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而非登记时设立,D错误。

故本题选AB。

 

民事法律行为 

一、核心内容

■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的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情形: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的。

3、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

4、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但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5、违背公序良俗的。

6、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的情形:

1、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

2、以欺诈手段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实施的。

3、以胁迫手段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实施的。

4、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

5、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法定代理人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不发生效力的法律后果:

1、财产予以返还;

2、不能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折价补偿。

3、有过错的一方赔偿对方损失,都有过错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4、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二、法律条文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一百三十三条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第一百三十四条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

法人、非法人组织依照法律或者章程规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作出决议的,该决议行为成立。

第一百三十五条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

第一百三十六条  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行为人非依法律规定或者未经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节  意思表示

第一百三十七条  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

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相对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时生效;未指定特定系统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数据电文进入其系统时生效。当事人对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第一百三十八条  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表示完成时生效。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百三十九条  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公告发布时生效。

第一百四十条  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

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

第一百四十一条  行为人可以撤回意思表示。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应当在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前或者与意思表示同时到达相对人。

第一百四十二条  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应当按照所使用的词句,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意思表示的含义。

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不能完全拘泥于所使用的词句,而应当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行为人的真实意思。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五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一条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

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五条  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第一百五十六条  民事法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一百五十七条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四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条件和附期限

第一百五十八条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第一百五十九条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经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第一百六十条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满时失效。

刷题巩固

(2021浙江)下列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

A.甲在回家的路上捡到一只手机

B.甲在小区倒车时撞上路边的小孩

C.甲每天搭乘同事乙的车上下班

D.甲承诺为乙的贷款承担保证责任

【解析】D。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A项错误,甲捡到手机的行为并没有成立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表示,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而是事实行为。

B项错误,甲在小区倒车时撞上路边的小孩,是意外发生的,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属于事实行为。

C项错误,甲每天搭乘同事乙的车上下班,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而是同事之间的情谊行为,不产生民事法律关系。

D项正确,甲承诺为乙的贷款承担保证责任,成立担保的民事法律关系,属于民事法律行为。
  故正确答案为D。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