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法律知识:法的概念
法的概念通常是我们学习法律的第一个知识点,法的概念是一个抽象化,概况性的知识点,从考察方式的角度来说,理解是第一位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先理解后记忆,掌握关键性词语的含义。
考点:法的概念
法是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一、法是行为规范的总和
1.理论说明:法是一种行为规范,规范人们的行为。
2.具体释义: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规范行为,告诉我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应当做。
3.易错点提示:法虽然是行为规范,但是法并不是调整所有的行为,法具有局限性,法不可能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法并不调整思想。
二、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1.理论说明:国家强制力保障法的实施。
2.具体释义: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当私力救济无能为力或者私力救济不足阻止违法行为时,国家暴力机器即公安,监狱,就会出现,充分保障法的实施。
3.易错点提示:国家强制力是最后的保障手段不是唯一的保障手段,同时也是法与其他社会规范最主要的区别。
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1.理论说明:国家制定或认可即法的创制方式。
2.具体释义:“制定”即从无到有。“认可”即从有到有。
3.易错点提示:原文考察为主,即问法的创制方式是什么。
四、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1.理论说明:统治阶级的意志为法的本质。
2.具体释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所以法的创制主体是国家。国家是指统治阶级统治着被统治阶级的工具。那么国家中真正的立法权,实则在统治阶级的手中,所以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易错点提示:统治阶级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中性词,此为所以法的本质,不仅局限在中国。若题目中出现“法的本质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则此说法错误,因为过于片面,此种说法仅限我国,脱离我国便是错误。
五、法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1.理论说明:法受物质生活影响,并且滞后于社会。
1.具体释义: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即物质制约性,社会发展到哪一步法就发展到那一步,法不可能超前于社会而发展,法具有滞后性。
2.易错点提示:法的概念是一个通用观点,具体部门法都是法,相应的都具有滞后性。不要跟着题目的逻辑走,例如题目中显示:“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制定,至今仍在适用,说明我国宪法具有超前性”此种说法错误。宪法也是法,宪法也具有滞后性,之所以能够适用至今,在于我们的物质生活并未发生足以引起法变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