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申论热点阅读
2021-08-20 01:59
来源:政华教育

申论热点阅读

继承奥运精神 发展体育运动

热点背景 

2021年夏天,第三十二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克服了因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种种挑战,以顽强的意志品质为党和人民在体育赛场上建立了新的功勋,夺得38枚金牌、32枚银牌、18枚铜牌。奥运赛场上,鲜艳的国旗一次次升起,雄壮的国歌一遍遍奏响,赢得全世界关注和尊重。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新的荣誉,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增添了新的光彩。对于我们办好北京2022年冬奥会寄予了极大的信心。

在回国隔离期间,各个奥运健儿的隔离视频和隔离日记在网络上引起极大的关注。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体育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要继承创新、发扬光大。”

意义分析

我国体育健儿的出色表现,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生动展现了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为奥运增辉、为人生添彩的奋斗志向,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全世界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是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拼尽全力不留遗憾的劲头是奥运精神最直接的体现。

世界各国运动员赛场上的精彩表现,给疫情期间的世界人民带来很多温暖。奥运精神具有一种天然的共情能力。延迟一年举行的东京奥运会如期举行,运动员们在不断地挑战着自己身体的极限,如此一个个的世界纪录和奥运记录被打破。人们不仅为获得金牌的运动员欢呼雀跃,也理解并安慰那些一时失意的运动员,也为运动员挑战自我永不放弃的精神感染,更为运动员之间赢了一起狂,输了一起扛的团结友爱精神所感动。观众跟着运动员一起哭,一起笑。在这个过程中,观众在观赛水平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对策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体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发展经济体育,提高综合实力。要牢牢把握我国体育工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我国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把竞技体育搞得更好、更快、更高、更强,提高在重大国际赛事中为国争光能力。

二是打造健康中国,增强人民体质。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全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广泛开展健身运动,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三是发展群众体育,保持生机活力。加快推进体育改革创新步伐,更好发挥举国体制在攀登顶峰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发挥群众性体育在厚植体育基础中的重要作用,不断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学习党史 为群众办实事

热点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办好群众各项“急难愁盼”问题。

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部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结合各行各业实际,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随后各大机关单位,纷纷结合自身实际,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等问题。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党员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第一线,学史力行,关键在于实干为民,从党史学习中坚定初心使命、鼓足干劲。在为民纾解难题中强化公仆意识、为民情怀,在办好民生实事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原因分析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能不能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检验着党史学习的成效。群众生产生活难点、民生保障短板、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等问题是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的重要关注点。党员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第一线,学史力行,只有实干为民,才能从党史学习中坚定初心使命、鼓足干劲。

回望百年党史,我们党之所以始终得到人民衷心拥护,根源在于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从李大钊“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价值追求,到长征路上女红军剪下半条被子送给老百姓;从脱贫攻坚兑现“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党员冲锋在前,无不彰显着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一代代共产党人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甘于牺牲,构筑起共产党人的价值底色。

对策措施

首先,要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群众、深入生产一线、深入下属单位、深入工作服务对象,广泛听取意见、了解民生需求。

其次,要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聚焦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聚焦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研究提出和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

再次,集中出台一批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举措,推出一批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实施一批直接造福于民的项目工程,解决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矛盾纠纷。

最后,要深化岗位建功和志愿服务活动,带动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服务水平,推动形成各级党组织聚焦聚力、广大党员积极行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的良好局面。

 

整治“饭圈”乱象

热点背景 

累计清理负面有害信息15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关闭问题群组1300余个,解散不良话题814个,拦截下架涉嫌集资引流的小程序39款,专项排查整治网络综艺节目……日前,中央网信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相关主管部门整治不良粉丝文化工作的阶段性成效公布,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饭圈”是粉丝群体因追逐同一偶像而结成的网络社群,“饭”即“粉丝(fans)”,“圈”则体现了群体的边界和区隔。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饭圈”文化因网而生、因网而兴,“饭圈”文化有利也有弊,要通过更多的技术手段,媒体规制措施以及文娱行业自律行为,推动粉丝与明星和偶像之间形成共同成长、良性互动的模式,使“饭圈”的发展能够向阳而立、向善而行。

综合分析

辩证看待

正面意义:饭圈”文化在促进年轻人培养向善的集体情感、实现自我表达和自我价值等方面展现出积极的一面。如在抗击疫情时,他们进行的公益物资捐赠等活动,在关键时刻筹措了大量防疫物资,有力支援了抗疫一线。

负面影响:变异的“饭圈”文化愈发频繁地进入大众视线、渗进大众文化领域,甚至直接败坏社会风气、拉低道德和良知底线,严重影响和破坏年轻人价值观的形成。

种种“饭圈”乱象,不断的挑战着社会法律道德底线。在“流量至上”“泛娱乐化”等不良导向下,一些资本无视社会责任感,通过数据造假、话题炒作、控评控场来制造“流量明星”,包括教唆过度消费甚至大额消费、网络暴力这些不良行为和现象频频出现,搞一些无底线炒作。

问题:当前,以主观喜好代替客观评价、妨碍公共秩序、突破自身能力追星,畸形“饭圈”三类生态问题亟待解决。具体体现在:

一、以主观喜好代替客观评价,对不符合其利益的人群进行无理性、无底线互撕。“饭圈”为了争夺流量,现场应援、转发投票、刷浏览量,组织粉丝积极打榜,对不符合利益的其他人群进行攻击、谩骂,甚至侵犯隐私、人肉搜索,严重损害他人的人身权益和精神健康。

二、不顾他人,妨碍公共秩序。如“粉丝接送机致航班延误”“粉丝机闹”等事件。

三、在产业链条的推波助澜下,粉丝突破自身能力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如今的追星行为涵盖了一些被引导的新方式,如与其他粉丝交流、为偶像进行宣传,甚至还存在购买行星命名权、买断大幅广告、赠送昂贵奢侈品等,助长了非理性消费。

原因:形式多样的“饭圈”乱象背后是“流量至上”畸形导向下的资本黑手。饭圈乱象既涉及到粉丝无底线追星问题,也涉及到平台纵容的问题,还涉及到商家的不良行为问题。

参考对策

学校、家庭和社会要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偶像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年轻人去追积极阳光、富有内涵的“爱豆”,如被人敬仰的钟南山、张桂梅等。

艺人、平台和企业,要发挥好各自的作用,遵纪守法、严以自律,以好的作品、经得起检验的优秀内容来打动人,让自己真正配得上“粉丝”的喜爱。

相关部门更需要加强监管、协同发力,打出组合拳,猛药去疴、刮骨疗毒,在治标的同时,拿出治本之策加强对娱乐、演艺、经纪等行业的治理,用法律武器对涉嫌违法犯罪者依法严惩,营造清新有序的行业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

热点背景 

近年来,平台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网约配送员、网约出租车司机、互联网营销师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新就业形态的蓬勃发展,为灵活就业注入新的活力。

2021年7月,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共同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平台企业规范用工、合理承担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具体要求,提出了优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的重点。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及时补齐制度短板,健全就业、劳动报酬、社会保险、技能培训、企业民主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既有助于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也有利于促进灵活就业、增加就业岗位和群众收入。

权威论述

灵活就业打开了一扇很大的门,这已成为老百姓当前就业增收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李克强

要适应新就业形态,推动建立多种形式、有利于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劳动关系。——李克强

要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企业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能规范的都要规范。政府负责兜底。——李克强

就业无论对一个国家还是家庭来说,都是天大的事。——李克强

要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让他们‘心中有底’,相信未来基本生活能够得到保障。——李克强

综合分析

意义:

促进就业。灵活就业正逐步成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新就业形态具有门槛低、容量大等特点,为老人、残疾人、贫困劳动力等群体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提高群众收入。新就业形态可共享、可兼职的特性,让本职工作不饱和人员能够通过平台获得更高的收入,拓展了劳动者的增收渠道。

问题:

劳动关系不明晰、权益保障有欠缺等。由于平台往往采用众包、业务外包等方式来组织劳动者提供劳动,许多劳动者因劳动关系不明晰而不能享受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障。这部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一旦遭遇工伤、疾病等,容易陷入生活困难境地。

参考对策

适应新就业形态,推动建立多种形式、有利于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劳动关系。对采取劳务派遣、外包等用工方式的,相关企业应合理保障劳动者权益。

二是企业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不得制定损害劳动者安全健康的考核指标。督促平台企业制定和完善订单分配、抽成比例等制度规则和算法,听取劳动者代表等意见,并将结果公示。不得违法限制劳动者在多平台就业。

三是以出行、外卖、即时配送等行业为重点,开展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四是建立适合新就业形态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补贴。

五是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