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申论热点:数字碳中和、完善配套设施 为“三孩政策”落地助力、城市书房是安放灵魂的文化栖息地
2021-11-23 02:27
来源:政华教育

申论热点:数字碳中和完善配套设施 为“三孩政策”落地助力城市书房是安放灵魂的文化栖息地

申论热点:数字碳中和

热点背景

2021年9月7日,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在成都开幕。该论坛是由国家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为指导单位,国家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华环保联合会、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委网信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主题是“数字助力 绿色发展”。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数字化是代指互联网领域,包含数字技术、互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碳中和”是指低碳、绿色,目的是为实现“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目标。

【综合分析】

数字技术有两个特性:第一,它是一个工具,它有高效互联这样一个优势第二,数字行业是一个天然的、绿色的耗能的行业。

数字碳中和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通过数字化手段,在网络空间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旋律。第二,通过数字化手段,建设绿色发展的新平台。第三,通过数字化的手段,促进经济的绿色发展。第四,通过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来创新绿色技术,使我们的绿色发展更具有科学性,更具有发展的后劲。第五,数字化助力绿色化,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绿色。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通过运用数字技术和手段实现低碳消费、低碳生活,形成绿色低碳生活的时尚。

【参考对策】

实现“3060”目标,无论是“碳达峰”还是“碳中和”,都要形成良性社会互动。需要探索多元化碳普惠机制,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要完成顶层设计,制定政策,加强政府政策制度的引导和约束,保障低碳行为奖励机制,倡导推动低碳发展。

2、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企业要发挥碳减排、“碳中和”的主体作用,在技术层面,可以采取更加节能的技术,在运营层面,可以通过数据技术整合等方式节能。

3、激励公众积极参与。搭建普惠平台,对公众,通过碳积分兑换的方式,奖励节能减碳以及相关环保行为另一方面,对项目,运用相关方法学开发其碳减排量,并通过碳中和公益行动进行消纳,使碳减排项目产生的环境效益具备经济价值。

 

申论热点:完善配套设施 为“三孩政策”落地助力

热点背景

近日, 某房管局发布公告称,对于已经取得公租房备案资格,同时尚未配租配售的未成年子女数量较多的家庭,直接发放选房通知单组织选房。此市因此成为全国首个在公租房分配中鼓励生育、落实国家“三孩”政策的城市。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三孩政策,是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而实行的一种计划生育政策。随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公开,人们发现相较于十年前,虽然总人数是增多的。但是老龄化的问题,让劳动力的问题越发突出。而“三孩政策”就旨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尽可能扭转出生人口下降的趋势等,但在落实的过程中相关配套措施也必须跟上。

【综合分析】

一是“三孩政策”是现实所需。习总书记也曾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充分体现了人才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而当前社会最突出的一大问题就是老龄化严重,而生育率在逐渐下降,从最新人口普查结果数据得知,当下劳动力缺乏问题严重突出,这意味着社会国家发展的后劲不足,不利于各项工程的建设和发展。

二是“三孩政策”的意义重大。这不是我们第一次对放开生育的政策探索,从逐步放开到全面二孩,有关部门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研究与“试验”,最终从人口普查数据来看,人口数量还是取得了明显的增加。这也反映出,“三孩政策”也确实能激励年轻人的生育,从而让人口进一步增长,从而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三是“三孩政策”还未深入大众。虽然“三孩政策”满足了一些家庭对孩子的渴望,但不可否认当前很多年轻人对此政策是不理解的。究其原因,首先,随着年轻人年轻化,大家的家庭观念意识远弱于自我意识,对婚姻、对孩子的渴望缺乏,生活目标更加放在自由、自己的享受中。其次,决定一个家庭孩子的出生远不是由政策能敲定,孩子的生育成本、未来及教育、住房等一系列都是考察因素,而就从目前来说,无论从收入、女性权益、教育、住房等都未普遍体现红利。

【参考对策】

一是加强政策解读。“三孩政策”推出以来,群众受网络舆论影响较大,缺乏对政策的认知。各地区不能空喊口号,必须加强对政策的解读,让群众能够了解的政策的意义,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体现,从而让大家接受,从而贯彻落实。

二是完善配套设施。就当前问题,大家担忧的都是配套设施问题。因此政府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完善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扶助关怀工作机制。一是完善相应的住房、教育等配套设施,缓解家庭的育儿压力二是也要规范企业对女性的关怀和支持,在收入、孕期关怀甚至招聘方面体现出人性化,减少女性的就业压力。

 

申论热点:城市书房是安放灵魂的文化栖息地

热点背景

作为公共文化领域的一项重点改革任务,图书馆总分馆制的探索在各地先后落地,浙江嘉兴、广东东莞等地结合各自特点,建立起一整套体系。近年来,浙江温州对图书馆总分馆制进行了新的探索,大力推进城市书房建设,以其设计感强、环境优美、就近便捷、服务时间长等特色,赢得了读者的青睐。城市书房从浙江温州向全国延伸,上海嘉定、江苏扬州、河南洛阳、重庆南岸等地陆续出现城市书房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30余座城市在落地推进该项工作,已建成1300余家城市书房,引领公共文化服务新风尚。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在中国,北至哈尔滨的果戈里书店,南至广州的方所,东至上海的钟书阁,西至贵阳的西西弗,如雨后春笋一般,数不清的城市书房正在融入城市血脉。不可否认,15年没有盈利的台湾诚品书店,让商业价值成为城市书店能否继续存在的重要考量。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一座城市书房带给城市的温度远在其商业价值之外,它带给我们的是更深刻而触及灵魂的关于文化的思考。

【原因分析】

城市书房,为改善个人阅读状况架设“便捷的桥梁”。“城市书房”的成功,无疑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现代市民仍旧有强烈的阅读诉求,而满足诉求的却不止于传统图书馆,而是看能否创造符合他们心理期待的读书条件,能否营造满足他们阅读需求的书香氛围,能否提供提升他们满意体验的阅读服务。城市书房的确为淡化和异化的阅读困境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已经成为繁忙都市中,人们静心享受有知识、有温度、有情怀的公共阅读空间。

城市书房,为营造城市文化氛围安上“加速的按钮”。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房则是承载进步种子的文化圣地,如果这个书房恰巧存在于公共空间,则无疑是城市里最温暖的灯火,也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和文明高地。这些“小而精”的城市书房,以其运营形式更灵活、服务模式更开放的特点,不仅满足了个体阅读需求,也通过感染和传播将良好的阅读习惯融入整个城市的日常。

城市书房,为涵养国家文化血脉插上“腾飞的翅膀”。对一个民族而言,阅读是一个长久的文化传承过程,文字所承载的信息和语言是涵养国家文化血脉的重要媒介,而城市书房恰是让更多人可以在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对话中,将民族文化印记烙在炎黄子孙的脑海。读书可以明礼、养德、育人,在“城市书房”人们将自己所受的教育,远见卓识的品格,真正的利害关系,都化作对文化的执着追寻,这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真正的力量源泉。

【对策措施】

一、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好创意固然重要,但没有强大的执行力也只是“镜中月、水中花”。城市书房也是如此,想持久地为读者亮起深夜的那盏灯,需要有一整套有效的管理和运营方法。在保证公益性的前提下,以政府为主导,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成为弥补公共财政不足、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效的有效途径。

二、标准化管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各地将城市书房纳入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形成了一系列标准。专门成立了分馆管理部和图书配送中心,全市所有城市书房建设都实行统一业务建设标准,实现了管理与服务的“六统一”,即图书资源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工作人员统一培训、统一指导,服务流程统一规范、统一标准。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