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申论热点阅读
2022-04-21 01:44
来源:政华教育

申论热点阅读

切实增强基层干部的获得感

热点背景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面千把锤,下面一颗钉”。基层干部承担着较大的职责和压力,他们多数默默无闻,扎实勤奋。新时代,新征程,需进一步激发广大基层干部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工作激情,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在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贡献才华、展现风采。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敌,是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最大危害,习总书记指出,求好不求快,坚决反对劳民伤财、搞形式摆样子。可见,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切事。

综合分析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一些新问题的出现值得高度警惕。有的地方和部门认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难以根治,抓上几年、有点成效就可以了,滋生了麻痹思想、厌战情绪、松劲心态有的地方和部门主体责任压得不紧不实,基层减负的经验和措施在长效化建设上做得还不够,基层担心抓抓停停、搞一阵风有的地方和部门仍习惯于放权放责但不同步下放资源,导致政策难以落地,有的仍以属地管理为由把责任往基层推……由此可见,基层减负的可持续性不强、基层减负存在结构性矛盾、属地管理权责失衡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基层减负的实质效果。

基层干部可能遭受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行政负担:一是学习成本。比如,上级部门要求准备的材料可能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特殊规定,基层工作人员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掌握。还有一些新引进的信息系统,基层工作人员必须参加培训和反复练习,才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二是合规成本。比如,为了达到上级部门的某些任务要求,人们需要准备和填写大量表格、到各个部门采集数据或办事而花费大量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采购软硬件设备则需要花费大量金钱成本。三是心理成本。比如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能力弱而出现的焦虑、忐忑不安、紧张等,以及由于完不成任务而承受的沮丧、悲伤、痛苦、愤怒等,会使基层干部在忙和累的同时出现身心俱疲、职业倦怠和离职倾向。

参考对策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十四五”时期的关键之年,如何在基层减负1.0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基层减负2.0版,切实增强基层干部的获得感

首先,深化“放管服”改革,特别是在简政放权的同时,让基层组织和工作人员可以对上级部门不合理的任务要求说“不”。要鼓励基层工作人员敢于向不合理的任务摊派说“不”,切实保护举报上级不合理要求的基层工作人员,使监督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基层负担动态,并监测、整顿和清理基层负担。其次,让上级领导干部和基层工作人员产生共情。要引导上级部门领导干部通过挂职锻炼、走基层等方式熟悉基层治理,使他们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基层治理面临的难题,并推动政策设计更加人性化。最后,应用信息技术降低行政负担。比如,将行政负担从基层转向上级部门,或者通过技术创新而实质性减少行政负担。利用信息技术来打造共性信息基础设施,则可以系统性降低许多基层组织面临的行政负担。但是也可能导致新的行政负担。如“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因此,要善用信息技术来降低行政负担,并避免信息技术诱发新的行政负担。

 

稳定大学生就业

热点背景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发展之基。2021年,中国圆满完成就业目标任务。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稳定,农民工就业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到3145万人。鲜亮的就业“成绩单”,是中国打好稳就业组合拳的有力印证。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保障的重点群体之一。帮助大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是我们必须关心的话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综合分析】

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就业形势好,就业渠道也比较畅通,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情况比较糟糕。另外,存在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学校专业设置、教学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关于就业,一些体制性障碍仍存在。相关部门相互之间沟通不够,再加上一些地区还有地方保护主义,对生源是本地的毕业生大开绿灯,而对一些外地毕业生则加上各种条件加以限制。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高消费,也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一些用人单位不从实际出发,对本单位的用人标准盲目提高,追求人才高消费,造成了人才的浪费,给毕业生就业带来难度。与此同时,高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机制,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眼高手低,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参考对策】

在当前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需要政府,学校及整个社会的努力。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政府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长远考虑,建立人才储备机制。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同时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将大学教育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别确定工作重点,合理安排不同阶段就业工作的内容。最后,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一方面,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革除那些陈旧的观念,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培根固元、守正创新,发展中华文化

热点背景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衰则国运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近年来,各类文化节目兴起,好评如潮。从《中华诗词大会》到《经典咏流传》,文化魅力飘向五湖四海从《舌尖上的中国》到《百姓的味道》,美食文化带动旅游经济发展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到《国家宝藏》,破解历史密码,弘扬中华文化。文明如水,汇聚“何以中国”的答案。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文化是活的生命力,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

【综合分析】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年来,我国文化事业不断发展,高品质的文化作品不断涌现:《人民的名义》向我们展现我党勇于自我革命、为民服务的优秀传统《山海情》带领我们走进宁夏西海固人民脱贫奋斗史《人世间》为我们真实刻画城市平民百姓市井生活,诉说了国家百废待兴到繁荣强盛……

【参考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同时,“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因此,要想推动文化发展繁荣:

首先,要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

其次,要重点做好创新型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对人有借鉴兼职的内海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最后,文化来自人民,扎根人民。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鉴赏者和评判者。

 

就业是民生之本

热点背景

人社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展望2022年就业形势谈到“就业的基础仍然稳固”“就业形势将继续保持总体稳定”,让广大劳动者信心倍增。其中也谈到:我国就业形势将继续保持总体稳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将作为重中之重。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就业是民生之本,青年就业则是重中之重。但是当前却出现部分大学生嫌苦嫌累,不愿意做基层岗位,不愿意慢慢成长,而急于求成的现象。

【综合分析】

据统计,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1076万人,年度人数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这将会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市场面临巨大的挑战,不免让人担忧。一方面,国际大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2年全球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我国的各大企业也遭受了一定的冲击,能提供给广大学子的岗位供小于求另一方面,预计将有超过100万左右的海外留学生回国求职这部分青年学子多为高学历、好背景的精英人才,他们回国求职必会受到热捧,那么也意味着将对同时期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巨大的冲击。

对于大学生毕业生而言,尽早实现高质量就业,不仅是对个人价值的直接体现,对家庭、社会、国家也同样有着重要作用。一面是多个企业出现的“用工荒”,而一面则是高校毕业生非稳定、非高薪待遇的工作不去,“白领”数量远远大于“蓝领”,形成强烈反差。这本质上是部分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出现了严重偏差,将不同的工作在主观上进行“三六九等”的区分,导致就业难在每年的毕业季重复上演。其实,对于大学生来说,“先就业再择业”不失为一个更好的选择,走出校门,选择一份合适的工作先从头做起,了解社会的运行规则,掌握工作所需的技能,学会用职场思维来解决问题,最终“逆袭”为成熟、合格的职场精英。

大学生应该早早明确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咬定青山不放松”,积极寻找合适的企业与工作,实现自我价值。对于政府来说,要加大力度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加大中小微企业吸收毕业生就业的有效举措,多单位、多方位实施百万青年见习岗位募集计划,鼓励更多的政府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为青年人才提供见习岗位,简化优化毕业生就业手续,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

【参考对策】

解决大学生就业,有利于社会和谐。每年毕业季,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新闻便会屡见报端,就业形势严峻可见一斑。当前政府出台各项政策,积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能为大学生提供生存保障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也能减少啃老现象,用工资收入减轻家庭负担,承担家庭责任,促进家庭幸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的招工难,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更重要的是,国家建设,特别是一些基层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而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够充实基层人才队伍,提高队伍整体水平,从而实现国家建设的目标。可见,促进大学生就业意义重大,要加强政策保障,帮助大学生就业。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