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阅读
丰富青少年文化生活提升精神素养
热点背景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文物局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从创新利用阵地服务资源、推动优质服务进校园、推进“文教合作”机制等方面提出8项具体举措,要求进一步整合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物资源,利用学生课后服务时间、节假日和寒暑假,面向青少年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广大青少年艰苦奋斗、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丰富青少年文化生活,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青少年的精神素养影响着国家未来。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年轻人有理想、有担当,国家有前途,民族有希望。要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增强青少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而能担时代重任。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人,通过经典文化汲取前行力量,培养良好的精神文明素养,必将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续写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综合分析】
向青少年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培育广大青少年艰苦奋斗、积极进取、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有利于丰富青少年文化生活,培育文化内涵,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
【参考对策】
首先,创新利用阵地服务资源。建设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打造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保证青少年校外实践需要。增加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项目,丰富青少年课后生活。
其次,推动优质服务进校园。开展文化进校园系列服务,校企合作,积极开展文化素养培育。结合中小学课程教材和地方特色,遴选艺术培训项目。
再次,推进“文教合作”机制。搭建“文教合作”平台,鼓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与公共文化机构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
最后,加强组织保障。强化组织领导,政府相关部门对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工作进行统筹管理和监督指导,宣传推广典型做法。加强经费、人员、物资等方面保障,支持面向青少年开展活动。
疫情防控下的城市治理
热点背景
疫情是一场大考,是高速发展的时代给城市治理出的一份试卷,从南京、扬州、西安、郑州……一场场城市疫情都在引导我们思考,如何运用城市治理智慧实现人更高的生活品质。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疫情防控看似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一次“大考”,实则是对政府城市治理能力和执政为民意识的考察。
【综合分析】
2022年上半年,疫情在多省“全面开花”,不仅反映的是城市疫情防控意识的松懈,更是我们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层层把关不严导致,如黄绿码监测、核酸检测、疫苗注射、大数据行程等等。
【参考对策】
疫情防控不能松懈,要从各个方面确保疫情防控取得成效。
完善制度安排是前提。严格的制度制定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核酸检测筛查、黄码绿码管理规定、隔离管控制度、精细社区管理、生活物资供应、特殊人群的紧急救助等等,这每一环都关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所以制度建设要在落细落实上下功夫,同时应形势的调整完善防控举措,全力以赴打好歼灭战。
调动群众参与是关键。城市治理不仅仅是管理者的职责,更应该全民参与,没有一个人可以置之度外,独善其身。2021年年底,陕西西安的特大疫情防控中,无论是在核酸检测点还是生活物资的配送中,所有的群众都积极配合,社区工作者一线人员,通宵达旦,不分昼夜奋战在一线,全民参战,筑起强大的人民防线。
完善应急预案是根本。针对疫情防控中日常医疗服务保障问题,西安提出对隔离点、封控区、管控区需要紧急就医的人员,安排专车“点对点”送至定点医院就医,并闭环接回;其他人员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自行前往全市正常开诊的医院就诊,任何医院不得以疫情防控为由影响患者就诊;对于急危重症、血液透析、肿瘤放化疗等患者和孕产妇,开通服务电话、绿色通道,提供诊疗服务,确保在疫情防控中保障医疗服务常态化。
疫情防控是一场持久战,在这场无形的战争中,我们不仅要做好制度落实的常态化,还要运用科技手段加强防控,更是明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创新工作方法,严守生态红线
热点背景
2022年3月4日,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人民检察院驻西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生态检察室挂牌成立;2021年12月17日,山东省公安厅印发《关于全省公安机关建立“生态警长”机制全面实施“生态警务”的工作意见》,设立“生态警长”,实施“生态警务”。这些创新的举措充分说明,各地更加严格的坚守生态保护的红线,筑牢绿色安全屏障。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生态保护措施的创新,就是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永葆绿水青山,将生态保护作为政府行为的重要内容,践行“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综合分析】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绿色”作为新发展理念,就是要着力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提到:“无论是黄河长江‘母亲河’,还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逶迤磅礴的雅鲁藏布江;无论是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还是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曾在多个重要场合反复提及。
建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方面,良好的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盼温饱盼生存,到盼环保盼生态,人们对环境的需求更加强烈,生态环境是一种公共产品,提升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另一方面,绿水青山也是一种发展的资源,可以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筑牢发展的底色,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保护环境也是一种政治责任,是“国之大者”。各地创新生态环保举措,正是这种政治责任的体现。
【提出对策】
首先,要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自觉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其次,创新生态保护的措施。就如山西和山东两省一样,在生态保护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一系列的方法,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制度建设、司法监督、执法执纪等方面创新思路,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第三,发展绿色低碳的产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我们要加大技术投入,对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同时,发展绿色、低碳、环保产业,依托生态优势,借“绿”生“金”,不断释放生态红利,将绿色发展的理念推向纵深。
透过影视看党史教育
热点背景
在建党百年的2021年,讲述红色故事的影视作品“霸屏”,受到年轻观众的追捧和喜爱。比如:《觉醒年代》中“信仰”的感召,让无数95后、00后观众落泪;《山海情》讲述了宁夏西海固移民们在国家政策号召、福建对口帮扶下摆脱贫困的故事,让观众直呼“真香”,以及7月1日上映的电影《1921》和《革命者》,让青年观众重返建党历史现场,思考何为真正有意义的青春。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通过热播各类题材影视剧能够从侧面看出,弘扬党建精神,真正让社会青年形成学理、增信、崇德、力行的价值观念。
【综合分析】
1、通过影视剧的形式,学习党的历史过程中,只有了解历史,才能开阔我们的视野,才有坚持正确路线、方针与政策,才能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组织领导与工作能力。党史的学习,有利于保持党的优秀传统作风,有利于严格遵守党的方针与政策,从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强化党员的党性,做到以身作则,奉献在前,带头起模范先锋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学习党史,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学习,学习者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概括,开拓新的事业提供可借鉴的经验。面对现在新形势,我们党面临严峻挑战,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任何时候更为紧迫,我们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联系群众,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参考对策】
党史教育必须与理论教育相结合,以增强领导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指导实践的能力。开展系列活动从活动中学习党史。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题,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广泛参与的纪念活动,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铭记党的恩情,践行党的宗旨,激励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作为。
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全体党员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建党100周年,进一步坚定党员干部思想,党的历史是一本最有说服力的教材,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回顾历史,认识历史。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参与到学习中,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