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申论热点阅读
2022-07-26 06:21
来源:政华公考

申论热点阅读

解民生之困,从教育抓起

热点背景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广部分地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的通知》,遴选确定首批23个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单位,并梳理汇总了有关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一、实施意义

1、破解课后三点半难题。孩子放学早、家长接送不便是中国教育发展特定阶段的一个产物,一直困扰家长,没有找到比较合适的办法解决,而课后托管的出现使得这个时间差问题间接被解决,缓解家长的后顾之忧。

2、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此政策的出现能够让家长有充裕的时间接送孩子,不需要单独花钱送孩子去校外托管,节省一大笔额外的支出。

3、减少老漂族的负担。这些为了支持儿女的事业、照顾第三代来到城市的老年人经受了太多,为了第三代失去了自己的生活,政策出现可以将很多的时间还给她们,安享晚年。

二、存在的担忧

1、托管服务内容问题。大部分家长担心课后服务的日程安排是否符合孩子的兴趣、生活安排是什么样、是否能督促孩子完成每日作业、有多少时间让孩子参与户外活动等相关服务内容的问题。

2、安全问题。课后托管孩子的安全是否能够保证、出了问题谁来负责、管理措施是否到位等问题。

3、休息时间问题。不少学生和教师担心暑期托管是否会挤压老师与孩子的暑期时间,影响教师的相关培训、休息,让托管成为第三学期等。

三、解决办法

1、要创新方式。借力信息化,不断优化暑期托管服务工作,通过在学校建立智慧学生卡管理系统等方式,进一步满足家长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丰富师资来源。暑期托管的服务人员不一定非要是学校的教师。可以将图书馆、少年宫工作人员等纳入暑期托管服务的指导教师队伍,丰富师资来源。还有大学生、研究生,也可以参与到暑期托管服务中。

3、引导教师志愿参与。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志愿参与学生暑期托管服务,不得强制。要统筹合理安排教师志愿参与托管服务的时间,保障教师权益,既要保障教师暑假必要的休息时间,也要给教师参与暑期教研、培训留出时间。

4、重视安全。师生人身安全、防疫安全、食品安全、场地安全以及心理安全的保证,需要学校高度重视,做好预案和精细化管理,也需要调动和整合各界专业力量。

 

以绿色消费推动经济发展

热点背景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绿色消费是满足群众诉求促进消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国家发改委在《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中明确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开启消费领域一场深刻变革。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现存问题】

1、我国国民绿色消费意识薄弱。绿色消费实行至今,在大力宣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限塑令完善升级的背景下,群众在绿色消费过程中能有意识地少购买和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出行选择共享单车的人数增多。但在其他方面绿色消费并不理想。生活中外卖点餐不需要一次性餐具的人占44.6%闲置物品再利用占比仅仅达到40%。绿色消费意识薄弱,严重阻碍了绿色发展的脚步,也制约相关行业的市场推进,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

2、市场产品供给价格高。以绿色农产品为例,随着乡村振兴的逐步推进,各地绿色农产品在生产上投入要素多,相对传统种植的蔬菜价格稍高。加之当下群众意识薄弱,选择绿色有机产品的消费群体不多,导致绿色农产品的市场不够通畅,进而导致市场产品价格高。

3、绿色产品生产技术不发达。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当绿色逐渐成为发展的主题,绿色生产也成为行业转型发展的重点,然而我国在过去加工过于注重高效率与高质量进而满足市场需求,没有注重绿色,节能,环保的生产技术,这也成了当下推进绿色发展的一大瓶颈。

【解决措施】

1、加速推进食品绿色消费。要不断完善粮食蔬菜等生产标准,让消费者吃上健康安心的食物,同时可要均衡市场物价,做到绿色与非绿色蔬菜价格所差无几引导群众树立绿色食品的消费意识,合理购买食品,降低因为储存而造成的必要浪费规范餐饮市场的卫生情况,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负责大力倡导“光盘行动”,节约粮食降低浪费。

2、不断完善出行绿色消费。微观上: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丰富了绿色出行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节能减排。然而正是因为新能源出现的时间较短,相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因此在电池的续航技术以及芯片的升级方面还需招才引智,不断研发政府还需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做好系统的保障宏观上:城市的出行交通网还需建立有效衔接,打通居住园区与公交站地铁站的“最后一公里”,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

3、鼓励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引导企业家提升转型升级实行绿色生产的意识加大招才引智计划,吸引国内外相关优秀人才,聚力研发新技术为节能减排绿色生产打下坚实之基。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热点背景

农民到县城买房子、向县城集聚的现象很普遍,要选择一批条件好的县城重点发展,加强政策引导,使之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点。2021年,S省实现县域地区生产总值12557.44亿元,同比增长7.4%。县域经济呈现“综合实力增强、新动能加快培育、发展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市场环境持续改善、居民收支水平提升”的良好态势,为全省“十四五”良好开局注入新动能。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分析】

从城镇体系看,2021年底,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9.1亿人。其中,1472个县的县城常住人口为1.6亿人左右,394个县级市的城区常住人口为0.9亿人左右,县城及县级市城区人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县及县级市数量占县级行政区划数量的约65%。

从城乡融合看,县城位于“城尾乡头”,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天然载体。推进县城建设,有利于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有利于辐射带动乡村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利于强化县城与邻近城市的衔接配合。

从扩大内需看,现阶段县城投资消费与城市差距很大,人均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仅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1/2左右,人均消费支出仅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2/3左右。推进县城建设,有利于开拓新的投资消费空间。

【参考对策】

“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积极培育”专业功能县城、“合理发展”农产品主产区县城、“有序发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引导人口流失县城“转型发展”。如农产品主产区县城,要推动位于农产品主产区内的县城集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做优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更多吸纳县域内农业转移人口,为有效服务“三农”、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支撑。

 

多方助力大学生就业

热点背景

2022年大学生总数超过一千万,受疫情及全球经济影响,2022届大学生就业形势不乐观。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增量均创历史新高,“慢就业”现象非常普遍。因此,全社会各界要继续“扩就业、稳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主要问题

1、2021届高校毕业生仍在求职2022届却将进入就业市场,双届叠加现象明显。由于疫情影响下,2021届毕业生中部分学生仍未得到解决,部分2021届学生考研考公失败,刚进入就业市场,加之2022届毕业生即将毕业进入就业市场,人数叠加现象严重,岗位供求矛盾突出。

2、受经济下行、政策影响,企业缩减大学生招聘需求,进一步压缩毕业生就业空间。疫情反复,“双减”政策推出等情况,导致部分企业难以维系,或是企业岗位趋于饱和,进一步使得就业岗位压缩,无法容纳新一届毕业生进行就业,形势严峻。

3、企业招聘又现隐形门槛,偏向“第一学历”。由于经济、政策、人数等多重影响,企业所需人才能轻易获得,便出现部分企业以性别、户籍、学历等为由进行偏向性筛选,导致许多大学生无缘心仪岗位,加剧就业困境。

对策措施

1、扩大就业岗位供给,发挥互联网+就业等新型就业形式吸纳就业的作用。当前疫情下受影响最小的最有发展前景的必属互联网+行业,在如此情况下,应当在互联网行业扩大岗位供给,给予更多大学生就业机会,吸纳就业,助力发展。

2、加大监管力度,强化对招聘单位的跟踪和监察。越是艰难越要向前,在当下情况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大力打击设置隐形门槛、胡乱收取培训费用等乱象,从政策处罚的硬性措施到道德约束的软性措施两手抓,进一步加强就业的平等性。

3、助力中小企业纾困发展,发挥其吸纳高校毕业生作用。经济波动较大的状况已成定局,在此状态下,作为我国重要经济来源的中小微企业,想要其能够站稳脚跟,必然离不开对它的扶持与帮助,应当大力推进政策支持,帮助其渡过难关,让其充分发挥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作用,从而改变就业岗位不足的现状。

积极意义

1、助力国家经济建设。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源动力,大学生能否更好地参与社会建设,能否更好就业直接决定着未来国家的发展,只有大学生能够找到展示自我的舞台,才能更好建设国家。

2、助推创新型国家发展。当代大学生大多接受新型教育方式,从不同角度接受新事物,对互联网大数据有更清晰的了解与掌控,当大学生能更好地就业时,才能更好地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发力。

 

以科技创新赢得发展主动

热点背景

当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严峻挑战,发展与冲突成为全球突出矛盾。在这个特定背景下,科技创新已成为统筹安全与发展的关键因素。面对新形势,要以结构性改革推动科技结构升级,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释放科技创新潜力,形成以科技创新赢得发展主动的新格局。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现存不足】

1、研发支出总量大,但比重低。2021年,我国基础研发支出占比为6.1%。基础研发投入偏低,客观上制约了我国在科技基础理论创新上的突破,不利于中长期科技竞争力的提升。

2、研发成果规模大,但转化率低。2020年我国专利申请量居于全球首位,接近6.9万件,超过美国的5.9万件、日本的5万件、韩国的2万件。但是从转化率角度看,我国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有专家推算,中美两国的专利转化率分别为6%和50%。

3、研发人员数量大,但工匠比重低。截至2020年底,我国高技能人才数量仅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而德国、日本等国高级技工占比达到40%到50%。

4、核心技术进口比重大,自主研发比重低。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统计,1993年-2018年,中国持有的美国发明专利累计为7.3万件,美国持有的中国发明专利累计为24.5万件,是前者的3.3倍。2021年,我国从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口的高科技产品占进口总额的22.8%。我国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高于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依赖。

【具体措施】

一、坚持开放创新的方向不动摇,加快推进科技领域高水平开放。创新无国界,是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趋势。尽管有些大国挑起“科技脱钩”,但从科技创新本身的规律来说,创新由封闭转向开放,是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坚持开放创新不动摇,就能吸引更多的创新要素。这就需要:第一,加大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合作,利用全球科技创新人才的智慧加快科技创新。第二,充分利用我国14亿多人口的大市场优势,通过加快高科技领域的商业转化,吸引集聚海外人才加入我国的高科技前沿技术研究。第三,吸引科技领域留学生回国,加大开放创新力度,利用全球杰出人才集聚创新资源。

二、以开放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管理与国际对接。我国有着巨大的创新潜力,但当前的科技体制存在某些不相适应的地方,掣肘这一潜力的释放。为此,需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例如,加快构建国家创新生态体系,包括促进科技资源互联互通深化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打破制约创新创造的繁文缛节,推动科技管理与国际对接推动科技资源的市场化改革,推动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三、释放企业和社会的研发潜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2020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中,企业是主体,占76%。企业创新活跃,发展才有持久动力。为此,需要加快推进科技市场开放,构建支持企业创新的制度环境。比如,鼓励更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发展,通过科技研发和创新的突破,涌现出更多领域的隐形冠军。同时,充分发挥我国市场空间大、应用场景多、需求升级快的优势,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开辟科技成果转化的快车道。

四、关键是解放人,把人的创新活力激发出来。人才是第一资源。我国500余万科研人员,有着巨大的创新活力。关键是尊重科研规律,大力破除制约科研人员自主性的相关规定,打破制约科研人员创造性的各种条条框框,激励、支持科研人员沉下心来,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奠定科技强国的坚实支撑。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