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行测备考-数量关系
2021-07-11 07:37
来源:政华教育

行测备考-数量关系

生活中的统筹之排队取水问题

统筹问题是用数学思维来研究人力、物力的运用和筹划,以便发挥最大效率的一类问题。

统筹问题所包含的内容非常繁杂,比如物资调运、工作分配、排队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把它们安排得更快、更好、更合理,这就是统筹问题存在的最大意义。

要解决统筹问题,必须掌握统筹方法。所谓统筹方法,就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比如效率优先原则就是其中一种。

而在统筹问题中有一类问题很有意思,就是排队取水问题,我们通过几道例题来看一下:

1:甲、乙、丙、丁去排队打水,4人打水所需的时间分别为3分钟、4分钟、7分钟、9分钟。如果只有一个水龙头,要使甲、乙、丙、丁4人打水的时间与等待的时间之和最短,则这个最短时间是多少?

【解析】要使4人打水的时间与等待的时间和最短,让等待时间最短即可,因为打水的时间是固定的,所以在只有一个水龙头的情况下,肯定是打水时间最短的人先打,打水时间最长的后打,所以,4个人的打水顺序是甲、乙、丙、丁。

变形:

2:在例1的基础上,把“只有一个水龙头”改为“可以同时使用2个水龙头打水”。

【解析】要使4人打水的时间与等待的时间之和最短,只需让等待时间最短即可,因为打水的时间是固定的,所以在有2个水龙头的情况下,4个人的打水情况如下长:

 

3:8个人去水房打水,8人打水所需的时间分别为2分钟、3分钟、5分钟、7分钟,11分钟、13分钟、17分钟、19分钟。如果水房只能同时打开3个水龙头,要使8人打水的时间与等待的时间之和最短,则这个最短时间是多少?

【解析】按打水时间从小到大,把这8个人分别叫作:赵、钱、孙、李、周、吴、郑和王。则这8个人的打水情况如下表:

 

大家发现解题规律了吗?

①按照打水所需时间将时间按从大到小依次排开,

②照从1开始的自然数与排好的顺序依次相乘,具体乘几个数有几个水龙头决定。

同学们理清思路了吗?

 

行测技巧之行程“不变”应“万变”

行测考试行程题型一直作为考查重点,今天我们来看看考查了很多次的相遇问题,了解下二次相遇中追上也是相遇的奇妙过程,相信通过学习,这类题大家之后肯定能手到擒来!

一、什么是“追上即相遇”

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之后继续前行,到达目的地后都立即返回。

问题1:若甲、乙的速度比为2:1,第二次相遇在哪?

【解析】若甲、乙的速度比为2:1,时间一样,路程比=速度比,则甲乙的路程比也为2:1(如下图),在C处相遇后继续前行,保持路程比为2:1,则当甲到B地再返回时到达C点,乙应该到达D点;接着继续前行,甲又走2份路程到达A点,此时乙走1份路程也到A点。

 

问题2:两人速度比继续扩大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解析】若甲、乙的速度比为3:1,时间一样的前提下,路程比依然保持3:1(如下图):

 

当甲走3份路程,乙要走1份路程,则有,当甲返回途中到D时,乙也到D,此时两人方向相同,甲从背后追上了乙,在还没来得及发生第二次迎面相遇时就已经追上了。

问题3:哪些题的二次相遇属于这种情况呢?

【解析】回顾上边两个例子,发现结论:速度比一旦超过2:1,则存在第二次追上即相遇。

二、初识“追上即相遇”

上午9点整,甲从A地出发,骑自行车去B地,乙从B地出发,开车去A地。两人第一次相遇时为9点半,甲、乙到达目的地后都立即返回。若甲、乙的速度比为1∶3,则他们第二次相遇时为:

A.9:40         B.9:50        C.10:00           D.10:10

E.10:20        F.10:30       G.10:40           H.10:50

【解析】已知甲乙速度比1:3,则存在第二次追上即相遇,根据题目描述作行程图如下:

 

从出发直接到第二次追上(在C处),由行程图知甲乙的路程差固定为全程AB距离,由追及基本公式知,,而全程S是第一次相遇甲乙两人的路程和,从九点出发到九点半第一次相遇,时间是30分钟,所以。则,九点出发,60分钟后第二次追上,故第二次相遇时为10:00。本题选C。

在第二次追上即相遇的题目中,从出发到第二次追上,路程差恒定不变,固定是一个全程,找到这一不变,一切难点迎刃而解!

三、巩固训练

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甲用时15分钟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甲乙第二次相遇后,乙再走(   )分钟才能到达A地。

A.40           B.30             C.45                 D.33.3

【解析】速度比4:1,则第二次存在追上即相遇,从出发到第二次追上作行程图如下:

 

路程差固定为一个全程S,用时,由于题目已知甲走全程用时15分钟,所以,所求时间为乙走全程时间减去20分钟,全程一定,甲乙速度是4:1,时间呈反比,则甲乙时间之比为1:4,1份对应甲走全程的15分钟,故4份对应60分钟,即乙走全程用时60分钟,所求即为60-20=40,本题选A。

以上就是关于相遇问题的解决技巧,相信你已经找到这类题的法宝了,动动手指,勤做练习吧!

 

均值不等式在极限思维中的运用

同学们对于极限思维这个概念都不陌生,极限思维其实在指用极限状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思维,简单来说就是求最大值或者最小值问题。那均值不等式在极限思维中如何体现的呢,这一类型的题型特征是什么呢以及如何掌握它的解题思路,是同学们相对比较关心的内容,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一、均值不等式的题型特征

均值不等式是属于极值问题中的一个运用,也是可以用极限思维来解题的,一般在题干或者问法中出现最大或最小,最多或最少、至多或至少。

二、均值不等式的定理

均值不等式的定理,若a、b是实数,则a2+b2≧2ab,符号当且仅当a=b的时候取得。一般适用于两种题型,(1)当和一定时,求积的最大值,也就是若a、b均是正实数,则,符号当且仅当a=b的时候取得。但如果两个数a、b取不到相等的时候,和一定的两个数,差越小,积越大。(2)当积一定,求和的最小值,同理,如果两个数a、b取不到相等的时候,积一定的两个数,差越小,和越小。

三、例题展示

1、若两个自然数的和为20,求这两个自然数积的最大值。

答案为100。解析:根据,等号当且仅当a=b的时候取得。可得ab要取得最大值仅当a=b的时候取得,所以这两个数分别都是10,他们的积取到最大,且最大值为100。

2、用60米长的铁板围成一个长方形鸡窝,问这个鸡窝的面积最大是多少?

A、200              B、225             C.300              D、600

答案B。解析:由长方形的周长为60,可知长方形的长加宽的和为60÷2=30,两个数的和一定时,当且仅当这两个数相等时,这两个数的积可取得最大值,也就是长等于宽等于30÷2=15,所以鸡窝的面积最大为长乘以宽等于15×15=225。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